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992733
大小:4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30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认识及治疗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认识及治疗安贺军于玫王新月林芳冰沉静【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痢疾;病因病机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以慢性炎症和溃疡形成为主要病理特点的消化道疾病。 1病名归属中医学中无溃疡性结肠炎病名,历代医籍中有“休息痢”、“久痢”、“滞下”、“肠澼”等相关记载。早在《内经》中肠澼是以便血、腹痛、下利白冻脓血、并发痔疾为主症,这与溃疡性结肠炎症状相似,但肠澼的病名后世未被延续下来使用。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泻痢并论,统称为“下
2、利”,如“下利已差,至其年、月、日、时复发者,以病不尽故也,当下之”。《古今医统大全·滞下门》谓:“休息痢者,乃乍作乍止,或因邪气未曾涤尽,遽止而复作者是也。有因初愈不禁饮食,恣用厚味,及妄作劳而复作者是也。凡犯此者,皆名休息”。在中医古籍中相关论述较多,根据其对病名的解释,我们很容易将它们和溃疡性结肠炎的部分症状联系起来。由上可见,时发时止的休息痢与溃疡性结肠炎中最常见的慢性复发型的发病特点是相似的,而慢性持续型溃疡性结肠炎又与病程较长之久痢症情类似,只是这一类型在临床上较少见。 2病因病机 2.
3、1病因认识 (1)感受外邪。外感六淫之邪引发痢疾,如得不到正确治疗则会迁延为休息痢。(2)饮食不节。饮食是摄取营养、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不可缺少的物质,因食物靠脾胃消化,故饮食不节主要是损伤脾胃,导致脾胃升降失常,水谷不能正常运化而为湿、滞,因此,饮食不节是痢疾发病的重要因素。(3)七情内伤。思虑劳神过度,伤神损脾而致脾运化无力,水谷停滞肠胃之中而致病。 2.2发病机理 (1)脾肾亏虚。《诸病源候论》中指出“由脾胃大肠虚弱,风邪乘之,则泄痢。虚损不复,遂连滞涉引岁月,则为久痢也”。脾传肾为贼邪难疗,
4、先痢而后泻者,肾传脾为微邪易医,是知在脾者病浅,在肾者病深,肾为胃关,开窍于二阴,未有久痢而肾不损者。故治痢不知补肾,非其治也”。(2)积滞内停。积滞是痢疾主要致病因素,邪滞于肠,以致气血壅滞,大肠通降不利,肠道传化失司,脂膜血络受伤,腐败化为脓血而成痢。六腑以降为顺,休息痢是在脾肾亏虚基础上,治疗之初未用推下之法,而不能使邪气尽去,积滞壅于肠中,使肠道正常通降功能不能恢复,在诱发因素作用下,痢下时作时止积年累月缠绵不愈。 3治疗发微 3.1健运脾肾 《医宗必读·痢疾》:“凡四君、归脾、十全、补中
5、皆补脾虚,未尝不善,若病在火衰,土位无母,设非桂、附,大补命门,以复肾中之阳,以救脾家之母,则饮食何由而进,门户何由而固,真元何由而复耶?”使脾肾健,正气旺,抗病力强,而邪不可干。否则,脾胃虚甚,驱邪无力则邪易留恋,病势渐进。 3.2消积导滞 《济生方》云:“必先导滞肠胃,次正根本”。《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下利已差,至其年月日时复发者,以病不尽故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至某年月日时复发者,以春夏秋冬各遇其所伤之时,肝心脾肺肾各值其所伤之脏,则病复发也,余邪尚在,故当下。”如下利愈
6、后,但到一定时间又复发者,张仲景指出“以病不尽故也”,一般是因误用涩药止利或治疗不彻底,以致病邪未能根除,余邪留滞于胃肠,每遇到气候节令的变化或为饮食失调,劳倦内伤等因素的影响,而再次发生下利,治疗当从本论治,除邪务尽,宗“通因通用”之法,以大承气汤主之。 3.3辨证施治 明·李中梓《医宗必读》简明扼要指出痢疾治疗:“至治法,须求何邪所伤,何脏受病。因于湿热者,去其湿热;因于积滞者,去其积滞。因于气者调之,因于血者和之。新感而实者,可以通因通用;久病而虚者,可以塞因塞用。”《风科专论·痢疾明辨》:“
7、治法并宜察脉辨证,分别寒热虚实而治。”金人刘河间提出“调气则后重自除,行血则便脓自愈”,其创制的芍药汤仍广泛应用于临床。汉代张仲景在条文中多次论及下利,并论述了相应的病机与治法;提出治疗热痢的白头翁汤,应用桃花汤温肾补虚、涩肠固脱治疗脾肾阳衰的虚寒久痢,四逆散疏肝解郁、理脾调肠,理中丸温中散寒,真武汤温阳化气,乌梅丸清上温下、寒热并治;并适时配用中药灌肠及针法、灸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