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思想内涵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农业现代化思想内涵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ID:26987801

大小:57.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30

农业现代化思想内涵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_第1页
农业现代化思想内涵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_第2页
农业现代化思想内涵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_第3页
农业现代化思想内涵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_第4页
农业现代化思想内涵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农业现代化思想内涵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农业现代化思想内涵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乡镇企业的高速发展和大量农业劳动力就地解决就业问题,带来的好处是既繁荣了农村经济又促进了城镇化发展,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农业现代化思想内涵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民以食为天,农业是中国的基础。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时期,如何解决农业生产力水平落后问题,不断在探索,农业现代化思想产生于早在1943年邓小平在《太行区的经济建设》一文中就涉及到农业思想,在革命根据地农业的地位和农业同其他行业的关系论述中,提出如何促进农业发展的政策和发展途径:发展生产,不能是一个空洞的口号,而需要正确的政策和精细的组

2、织工作,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研究中国农业问题,农村改革开启了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也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农业现代化思想逐渐形成并走向成熟。  1建设中国农业现代化思想的提出  1.1形成农业现代化思想的国际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发达国家迅速走出战争阴影,生产恢复,在科技的带动下生产力得到快速提升和发展,社会生产效率不断提高,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在20世纪50~60年代中期出现了黄金时期。从1951~1970年间,经济比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增长一倍多。在农业生产方面,以美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增加科技投入,以机械化大生产代替了较

3、为原始的手工生产方式,同时各种新技术的应用,以及现代农药、化肥和除草剂的使用,使土地单位产量提高一倍。针对农业的天然弱质性,国家制定实施促进农业发展的保障政策,比如提供有补贴的强制性农业保险,提供商业信贷,国家财政直接为农民提供低息或者无息贷款等。在冷战时期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对抗竞争中,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农业高速发展,而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中国农业仍不能解决人民的温饱,两者形成鲜明对比。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农业的成功经验深深刺激着邓小平,促使他思索中国农业以及整个中国的出路。  1.2农业现代化思想的国内背景  建国初期,在农业发展问题上,毛泽东认

4、为中国要实现工业化,是不能抛开农业的社会化的,因为工业所需原料都来自于农业,之后农业社会化目标进一步升华为现代化。1954年周恩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现代化农业,其后中国现代化的努力经历了三个历程:第一次社会主义现代化运动,大跃进伤了中国元气;第二次现代化运动,文化大革命造成了巨大的破坏;第三次现代化运动从1975年开始,也没有达到预定的目标,历时20多年的现代化梦想都因为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清晰的发展思路而失败。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刚刚结束十年文化大革命,国家经济处于缓慢发展甚至停滞状态,农民生活尤其困苦。年年上工却缺衣少食,

5、只有打破大锅饭才能改变这种状况。1978年,安徽、四川两省农民再次自发地组织起包干到户,从此农村经济大为好转,在1978年~1985年间,粮食的增幅达到建国以来的最高峰,农村出现了一番崭新的景象。继承毛泽东的农业现代化思想基础上,失败与成功的经验教训为邓小平的农业现代化思想提供了重要参考。  1.3农业现代化思想与改革开放同步成型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农村改革顺利启动,邓小平从全局角度出发看待农业,立足于当时农业实际情况,逐步形成了符合经济发展实际、适应生产力要求的中国特

6、色农业现代化思想。首先,基于中国国情,确立农业必须放在国计民生首位;其次,中国农业的发展方向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农民拥有土地自主权,生产自主权,经营自主权等,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用科技知识武装农民,用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改变传统种养殖模式;再次,农民富裕是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通过改革使农民脱贫过上富裕生活,才表明农业改革真正成功;最后,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统分结合,发展集体经济,实现规模经营,才能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这标志着邓小平的农业现代化思想走向成熟。  2农业现代化思想内涵  2.1土

7、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激发农民积极性  为激发农民劳动积极性,结合当时中国农村实际,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这就是邓小平农业现代化的第一个飞跃。1980年9月,在邓小平的肯定和支持下,中共中央制定相关政策,明确提出在贫困落后地区和边远山区,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或者包干到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为党的农业基本政策,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人们不再害怕被扣上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帽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提出是邓小平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前提下,结合中国实际,形成有中国特色农业改革的伟大

8、实践。  2.2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生产力  家庭联产承包制后,农业土地被划分为小块耕地,并不利于现代化大规模农业生产,生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