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急腰肌扭伤》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急性腰肌扭伤急性腰肌扭伤是指腰骶、骶髂及腰背两侧的肌肉、筋膜、韧带、关节囊及滑膜等软组织的急性损伤,从而引起腰部疼痛及活动功能障碍的一种病症。本病俗称“闪腰岔气”,是腰痛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多发于青壮年体力劳动者,长期从事弯腰工作的人和平时缺乏锻炼,肌肉不发达者易患此病。如治疗及时,手法运用恰当,疗效极佳。若治疗不当或失治,可致损伤加重而转变成慢性腰痛【解剖生理】腰背部的肌肉一般分为浅、深两层。1浅层:主要有斜方肌和背阔肌。2深层:包括由浅至深的骶棘肌、横突棘肌和深层短肌。3腰背筋膜:腰背筋膜对骶棘肌起着强有力的保护和支持作用。病因病机1.多因卒然感受暴力所致.2.或因腰部活动时姿势不正确,
2、用力不当或用力过度所致.3.搬抬重物时,肌肉配合不协调也可诱发本病.4跌扑闪挫,使腰部肌肉、韧带受到剧烈的扭转、牵拉等,也可导致发病.【临床表现】急性腰扭伤多为间接外力所致,轻者为骶棘肌和腰背筋膜不同程度的损伤;较重者可发生棘上、棘间韧带的损伤;严重者可发生滑膜嵌顿后关节紊乱等。1.腰部疼痛:腰部因损伤部位和性质不同,可有刺痛、胀痛或牵扯样痛。疼痛一般较剧烈,部位较局限,且有局部肿胀,常牵掣臀部及下肢疼痛。2.活动受限:腰不能挺直,俯仰转侧均感困难,甚至不能翻身起床、站立或行走,咳嗽或深呼吸时疼痛加重。检查1.局部压痛:伤后多有局限性压痛,压痛点固定,与受伤组织部位一致。2.腰部肌肉痉挛:多
3、数患者有单侧或双侧腰部肌肉痉挛,多发生在骶棘肌、腰背筋膜等处。这是疼痛刺激引起的一种保护性反应,站立或弯腰时加重。3.脊柱侧弯:疼痛引起不对称性的肌肉痉挛,可改变脊柱正常的生理曲线,多数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脊柱侧弯畸形,一般是脊柱向患侧侧弯。疼痛和肌肉痉挛解除后,此种畸形可自行消失。4.直腿抬高试验阳性,骨盆旋转试验阳性有助于确诊。诊断1.有明显外伤史,伤后即出现典型的剧痛、活动受限是诊断本病的重要依据。2.其次受伤部位固定压痛点,下肢牵扯痛、腰肌痉挛、脊柱侧弯和检查直腿抬高试验阳性、骨盆旋转试验阳性有助于确诊。鉴别诊断1.应与严重的棘上、棘间韧带断裂.﹙韧带断裂者,可见棘突间隙加宽﹚2.棘突、
4、关节突骨折、横突骨折椎体压缩性骨折.﹙腰椎屈曲位拍摄侧位和斜位x线片,可显示其病理变化.﹚3.腰椎间盘突出症.﹙早期不易鉴别,可用核磁或CT明确诊断﹚治疗1.治疗原则:舒筋通络、活血散瘀、消肿止痛。2.取穴及部位:肾俞、命门、腰阳关、大肠俞、环跳、委中及腰臀部等。3.主要手法:滚、按、揉、点压、弹拨、扳、擦法等。操作方法1.滚揉舒筋法:患者取俯卧位,自然放松。医者站于一侧,用滚、揉等轻柔手法在局部施术3-5分钟,以改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2.点拨镇痛法:医者用拇指点压、弹拨等稍重刺激手法依次点压肾俞、腰阳关、志室、大肠俞、环跳及阿是穴,在点压穴位时应加以按揉或弹拨,以产生酸、麻、胀感觉为
5、度。可调和气血,提高痛阈,从而减轻疼痛。3.理筋整复法:患者俯卧,医者先施腰椎后伸扳法扳动数次,然后用腰部斜扳法,常可听到患者腰部有"咯嗒"声响。此法可调整后关节紊乱,使错位的关节复位,嵌顿的滑膜回纳。4.推拿揉擦法:上法结束后,再以推拿揉捏法自上而下施述3-5遍,最后直擦腰部两侧膀胱经,横擦腰骶部,以透热为度。以达温经通络,活血散瘀,消肿止痛之目的。注意事项1.损伤早期要减少腰部活动,卧板床休息,以利损伤组织的修复。2.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手法,以免加重损伤。3.注意局部保暖,病情缓解后,逐步加强腰背肌肉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