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谈小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培养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谈小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培养摘要:自改作文能力训练是教师给学生引导和指点让学生自己去改,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养成了自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 关键词:自改作文教师示范互批互改知识迁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自改作文能力训练提出了明确要求,然而在日常作文教学中“学生作文教师改”成为普遍现象。要改变这种状况,关键应注重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改,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了自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可见指导学生掌握自改作文
2、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自改作文习惯,是提高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我在平时的语文教学和习作训练中,总结了一些经验与大家共赏。 一、教师示范,统一符号 教师的示范,不光只体现在批语上,对修改符号也要统一,给学生一个很好的示范,使他们终身受用。如果教师在评改作文时使用的修改符号不统一,学生在自改时,也会常常套用教师的批改符号,因此不规范。小语课本中,从第七册开始便要求学生使用不同的修改符号,到达六年级已要求学生能综合使用。第十一册第三单元,把“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作为本单元习作训练重点,要求学生不但要学习
3、叶圣陶、欧阳修等古今著名文学家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修改文章的良好品质,而且能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一段话。故此,教师要以这些修改符号来规范学生,不断强化,熟练运用,统一要求。除了用书本上的一些规范符号外,还可补充一些学生易懂的修改符号,如“——”表示句子有毛病、“……”表示好词句等。让学生明确这些符号的特定意义后,教师在批改中就可标上这些符号,再加上启发性批语,让学生动脑、动手去修改自己的习作,逐步形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 二、互批互改,领悟方法 通过教师的范改,学生已经学到了一些修改作文的知识和方法
4、,但是由于受年龄、知识水平的限制,他们发现别人的错误比发现自己的错误要快,要容易得多。根据这一特点,我们有必要安排互批互改这一步骤。它既可模仿运用老师传授的方法,又可在批改别人的习作中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训练自己的修改能力。 互批互改步骤可以这样进行:(1)四个学生为一组,互换作文后,自己轻声读习作——了解主要意思,并看看习作中材料是否扣题,接着一人读三人听,提出修改意见。这样逐一轮读,找出修改作文的方法,即我帮他改,大家帮我改,在集体探讨中摸索修改作文的门路。(2)上述训练方法经过一段时间尝
5、试后,可改四人一组为两人一组进行互改,我帮你改,你帮我改。互改后换回自己的作文,针对修改内容进行领会,若有不同看法和意见可以讨论,共同寻求满意的改法。当然要求教师应在“导”的基础上“放”,教师不能袖手旁观,学生在修改自己作文的过程中,要随时出面为学生解答疑难。学生修改完毕,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把修改过的作文认真地读一读,并请同学听一听,进一步征求修改意见,集思广益,开拓思路,充实文章内容,提高作文质量。 三、知识迁移,运用方法 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培养,与其他能力一样,都有一个从无到有、从低到高的过
6、程。随着学生自改能力的逐步提高,最后教师应帮助学生总结修改作文的方法和步骤:一是读,先通读习作几遍,通过读来发现问题;二是想,想想语句是否通顺,存在哪些问题,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三是改,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初步修改后还要再读、再改,直到满意为止。每节课让学生在尝试修改后引导学生归纳本节课所学到的修改方法,为知识迁移、自改习作做准备。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文本人。”因此教师要认真引导学生运用方法,自己修改习作。鲁迅先生说:“文章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词
7、、段删去,毫不可惜。”教师可要求学生在学习自改作文时至少要把习作读三遍。让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第一遍仔细阅读,找出习作中明显的毛病;第二遍逐句用心读,边读边细心搜索,找出比较隐蔽的错误;读过第三遍后,学生还要进行认真分析,寻找值得推敲的问题:如文章段落层次是否清楚,句子之间衔接是否自然,句子是否通顺,用词是否恰当,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等。 当然,作文自改指导课的几个环节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不可分割的。教师从指导到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批改,应以学生为主体,自己始终处于指导地位,
8、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