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临床噎膈的治疗

中医内科临床噎膈的治疗

ID:26938819

大小:7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30

中医内科临床噎膈的治疗_第1页
中医内科临床噎膈的治疗_第2页
中医内科临床噎膈的治疗_第3页
中医内科临床噎膈的治疗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医内科临床噎膈的治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医内科临床噎脑的治疗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人民医院415300摘要:目的:对中医内科临床噎膈的治疗措施展开分析。方法:资料随机选择木院收治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噎膈患者28例,作为对照组,均以丙医方法对症治疗;同期再选择噎膈患者28例,作为观察组,在丙医治疗效果不佳时以中医辩证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作回顾性分析与比较。结果:中医辩证治疗的观察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6.43%,明显高于行丙医对症治疗的对照组患者75.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认为噎膈多由饮食所伤、寒温失宜、忧思郁怒、劳役过度等因素,致使

2、脏气不和、气血瘀结,行中医辩证治疗,可获得理想的疗效,值得推广。关键词:中医;内科;噎脯;疗效噎膈是中医专用名词,多是指食物吞咽受阻,或食入即吐的一种表现,噎可单独出现,属于膈的前驱症状,而膈多由噎发展而成。丙医所称的食管狭窄、食管炎、食管溃疡、食管癌、贲门痉挛等疾病,均可归至中医噎膈的范畴[1]。木院近年来收治的噎膈患者,采用中医内科辩证法进行治疗,取得了较理想的疗效,现对患者的具体治疗资料作如下报道。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资料随机选择木院收治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噎膈患者28例,作为对照组,男女比例17:11,年龄54〜76岁,平均年龄(

3、68±5.08)岁;同期再选择噎膈患者28例,作为观察组,男女比例19:9,年龄55〜78岁,平均年龄(67±6.37)岁;两组患者入院治疗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症状,其中,食管溃疡后噎膈共14例,食道狭窄后噎膈共11例,食管癌后噎膈共8例,急性肾炎后噎膈共7例,胃食管反流后噎膈共6例,贲门痉挛后噎膈共4例,其他疾病致噎膈共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噎膈原因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两组患者均根据原发病不同,给予科学、合理、有效、积极、针对性方案进行原发病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的噎膈症

4、状给予西医对症治疗:如针对食管狭窄致噎膈者,采用内镜下食管探条或球囊扩张术;针对食管癌或恶性梗阻致噎膈者,若己失去根治机会,则采用X线下或内镜下食管扩张及支架植入术治疗;针对贲门失弛致噎膈者,可采用食管扩张术或食管下括约肌内肉毒碱毒素注射治疗;针对胃食管反流致噎膈,可采用抑制胃酸、促动力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的噎膈症状在西医对症治疗无效吋再给予中医内科辩证治疗:⑴中医鉴别。其一,反胃。此类患者吞咽并无严重障碍,饮食可入于胃,但停留胃中无法消化排空,停滞一段吋间后饮食会再次呕出,临床经常表现为朝食暮吐,暮食朝吐的现象。其二,梅核气。此类患者多在咽部有团块样堵塞感

5、,进食流质或固体食物均无困难。其三,关格。此类患者初期多有小便不通、呕吐不止的症状,后期见大小便不通。⑵病因分析。一,病位。噎膈病位在食道,食道的通畅与胃与密切关系,若胃气郁滞失于和降,则可使食道失于通畅。二,病理。该病起初多为实证,渐渐会由实转虚,较多为虚实夹杂。实者,气郁、痰阻、血瘀、湿热;虚者,脾肾阳虚、血虚津亏。疾病后期,病情逐渐复杂,往往虚实互见,痰瘀交阻。⑶辩证要点。噎膈进行辨证吋,重点要辩其虚实,明确脏腑情况,分清血、气、痰三者之关系,冋时需注意气血阴阳损耗之轻重,以及标实与本虚的转化。“噎”主要指吞咽吋梗噎不顺,“膈”主要指食入即吐或饮食不下。噎

6、症与膈症互为关联,又可分别出现,噎轻而膈重,及早辩明是噎是膈,冇助于病情的把握,预测疾病预后效果。⑷常见证候。噎膈常见证候有痰瘀交阻、痰气交阻、肝胃郁热、肝郁气滞等。一,痰瘀交阻:证见吞咽梗阻、食不能下,胸膈疼痛,进食则吐,舌质红或青紫,少津,脉细涩;二,痰气交阻:证见胸膈痞满、嗳气、疼痛、大便艰涩,舌偏红iL苔薄腻,脉弦细滑;三,肝胃郁热:证进食入疼痛或反流、呕吐,嗳气、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四,肝郁气滞:证见进食疼痛、噎而不畅,胸闷嗳气、舌苔白,脉象细弦或正常。⑸辩证治疗。针对痰瘀交阻者,行活血祛瘀、清热化痰法治疗,方中药以当归、桃仁、红花、地黄、甘草等药

7、物为主;针对痰气交阻者,行化痰解郁、润燥降气法治疗,方中药以川W、丹参、郁金、沙参、砂仁、荷叶、茯苓等药物为主;针对肝胃郁热者,行清热解郁、温补肝胃法治疗,方中药以沙参、生姜、石斛、生地、熟地、梨汁等药物治疗;针对肝郁气滞者,行益气补阳、温补脾肾法治疗,方中药以当归、熟地、半夏、白术、黄芪、人参、枸杞子、肉桂等药物为主[2-3]。⑹中医辅方。其一,人参粥。以人参15g,煮糯米稀粥每日喂服患者;其二,针刺耳穴。指导患者取半卧位或将头转向一侧,针刺双侧内关穴,强刺激,留针20min;或耳穴埋籽(选择王不留行、菜籽、磁珠等物为籽),取穴神门、交感、胃等,呕吐时按揉3〜

8、5min。1.3评定标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