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的培养

例谈“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的培养

ID:26929608

大小:55.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30

例谈“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的培养_第1页
例谈“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的培养_第2页
例谈“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的培养_第3页
例谈“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的培养_第4页
例谈“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的培养_第5页
资源描述:

《例谈“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例谈“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的培养摘要:地理“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要求学生运用地理基础语汇和地理基本语法对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地理特征、本质和规律等进行描述和阐释,是学生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此能力体现在高考试卷中,但形成于学生的日常学习过程中。关键词:描述阐释中心问题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高考改革逐步深入,试题以能力立意,以现实问题命题,重现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生对问题的思维过程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005年考核目标和要求侧重于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测试,基本上是从“审题-思考-组织答案-回答问题”的答题思维顺序来安排能力要求。2005年文科综合考试大纲中的“描述

2、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是在“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基础上,综合课本的基础知识、生活实践和试题的具体情景,对事物或现象进行描述和阐释,是学生解题的关键步骤。此项目标和能力要求侧重于对学生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考查,试题主要表现形式主要为材料题和问答题,属于应用能力的范畴。即结合试题要求在新情境、新问题下迁移、重组基础知识,运用地理学的基本思维方法编制答案的过程。该项目标又作了三个层次和水平的界定。1.正确表述事物的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事物的特征。此项要求重在考查学生对已获取信息的表达能力,尤其对地理事物或现象特征和空间分布规律的表达。学生必须精心审题,理解题意,准确把握问题的限定项

3、、求答项、中心项、提示语(有些试题没有),进行信息转换,运用学科语言、逻辑严谨、文字准确地表述事物或现象。2.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的阐释。此项要求重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如某一规律或现象的成因分析。通过分析、比较,从整体中区分出个别特征,从多方面的现象中发现、认识事物的本质,并对此作出正确的评价和概括,作出正确的阐释。3.辩证地、历史地考察事物,对事物进行学科的和跨学科的描述与阐释,意义完整。此项要求重在对学生综合分析判断能力的考查,学生应从自然和人文等多角度、多侧面围绕某一中心问题进行学科内或跨学科的描述和阐释,意义完整。例1:2005年北京春季招考36题(图略)(1)F、

4、H两地气温比两侧地区高的自然原因是。(2)图中丹江口水库出口处和北京两地的平均温差约为℃,其原因是。(3)京津地区急需调水,分析其水资源短缺的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4)分析华北平原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此题从整体构思上看,由浅入深,体现能力要求的不同层次。试题(1)问中的“F、H两地气温比两侧地区高”这一地理现象体现对学生第一层次能力的考查。学生必须正确描述F、H两地气温等值线向低温处凸出这一规律,利用等值线判读的一般规律“凸低为高”,确定F、H两地为高温区域,这是对此题问答项正确回答的前提。此小题的问答项体现对学生第二层次能力的考查。学生结合具体区域背景和等温线的分布规律,抓住影响该

5、区域等温线弯曲的主要因素──地形,利用经纬网和重要地理事物──黄河,判定F、H处为汾河谷地,把握“地势低,温度高”这一基本规律确定试题答案。试题(2)问中第一问答项体现对学生第一层次能力的考查。学生需要正确描述图示地区1月份等温线分布规律,并根据相邻等值线差值相等准确表述图示区域相邻等值线的差值为2℃,推断出丹江口水库出口处等温线数值为2℃,北京附近等温线数值为-6℃,并计算出丹江口水库出口处和北京两地的平均温差为8℃。这是对1月份我国南北温差大这一基本特征的准确描述。试题(2)问中第二问答项体现对学生第二层次能力的考查,学生必须把握“冬季我国南北温差大”这一本质特征,整合所学知识和具体

6、问题情境作出正确阐释,即丹江口水库出口处和北京两地温差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纬度差异导致1月份北京比丹江口水库出口处太阳高度角小、昼长夜短、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少、温度低这一地理现象。试题(3)问要求学生既要具有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能力,又要能够辩证地、历史地考察事物,对事物进行学科内多角度、多侧面的描述与阐释。本题结合南水北调这一跨区域资源调配问题,从自然和社会多个角度综合分析京津地区缺水的原因。学生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抓住京津地区水资源短缺这一地理现象的本质,即水资源供需矛盾问题。再从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等多角度对京津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辩证地、历史地进行分析和阐释。①供:从自然原因看,京

7、津地区降水量少,径流量小。从人为原因看,京津地区人口稠密,人均水资源量少,且存在水污染和水浪费等破坏水资源现象。②需:京津地区人口多,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由于这种供需矛盾导致了京津地区水资源短缺和由此而产生的跨区域资源调配问题。试题(4)问主要体现对学生第三层能力的考查,要求学生能够从气候、地形、水文、土壤等方面对华北平原的自然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并从中提取对农业发展有利的区位条件,即光热充足、雨热同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等条件。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