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化学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优化化学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ID:26922479

大小:58.6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30

优化化学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_第1页
优化化学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_第2页
优化化学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_第3页
资源描述:

《优化化学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优化化学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笔者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会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1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创新思维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自然学科,它自形成以来就与生产、生活和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在备课中应该收集和参考一些理论联系实际的生动材料,创设课堂教学的活泼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化学2》第二章第二节关于原电池的教学,我是这样创设教学情景的,把2mol/LNaOH溶液分装在两个试管中,然后分别投入纯铝片和表面沉积有铜的铝片各一片,观察所发生的现象。后者产生气泡速率比前者快,在这

2、基础上向学生提出下列问题:“能否设计出比较活泼的金属作正极、不活泼的金属作负极的原电池?”原电池中活泼金属作负极、较不活泼金属作正极,这是学生熟知的。所以问题一提出,马上有学生认为不可能设计出这样的原电池。但也有学生联系教材中的实验展开了联想,联想中创造性思维火花产生了,提出了以下设计方案:a.镁、铝作电极,浸入NaOH溶液中,镁的金属活泼性虽比铝强,但镁不跟NaOH溶液反应,所以铝作负极、镁作正极。还有学生联想到铝遇冷浓HNO3钝化,又设计出另一种方案:b.铝、铜作电极,浸入浓HNO3溶液中,铝的金属活泼性虽比铜强,但铝被浓HN

3、O3钝化作正极,铜作负极。用电流计验证,果然符合。化学实验诱发学生突破常规,跳出原有知识的框框,能使学生的思维激活到最佳状态,学生的创造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锻炼。2改革实验教学,提高创新思维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化学教学时,教师应积极为学生动手做实验创造条件,从时代的高度去认识化学实验的作用。2.1让学生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在学生学习了制氢气的实验之后,让学生设计实验室制C02的实验。可首先问学生产生C02有多少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再让学生选出实验室制C02的反应原理,培养学生求同思维,最后

4、,让学生运用比较和类比的方法,设计出C02的实验室制法,培养学生的类比思维。2.2对课本的实验进行改进,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如为了保护环境,对课本的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进行改进,让学生勇于评判,也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2.3将一些验证性实验设计为探究性实验。学4的探究过程,本身就是知识的生成过程,教师要避免把现成的答案和结论直接呈现给学生,重视通过学4的发现过程来生成新知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3优化4题教学,增强创新思维题课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基本组成形式,通过习题课教学可以达到综合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能力的0的。高

5、质量习题课的教学,可促使学生多思、多疑,可启迪学生的智慧,是进行创新教育的冇效途径。3.1通过一解多题。一解多题就是给出一个答案,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编出习题,从而深入诱导学生善于观察,联系实际,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概括出事物特征,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流畅性。例如,用什么方法鉴别K2S溶液和K2SO4溶液?解答:①利用SO42-的特性,用BaCI2溶液和稀盐酸来鉴别;②根据水解的知识,K2S溶液呈碱性,K2SO4溶液呈中性,用酚酞试液鉴别;③抓住某些金属硫化物的难溶性及颜色不同,可用CuS04溶液或AgN03溶液鉴别;④根据氢硫酸

6、是一种挥发性的弱酸,H2S具有臭鸡蛋气味的特性,可用稀硫酸微热加以鉴别;⑤根据S2-的还原性,可用分别通入S02气体或分别加入酸性的KmnO4溶液的方法鉴别。3.2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解是把考查基本内容相同,但题S繁简不同,能力要求高低不一,涉及知识面或宽或窄,灵活性、综合性不同的题0,按要求从低到高,由简到繁,灵活性从小到大编成一组习题,把其他题0看作为基本题的变式。例如,有机物分子式结构式推断题的解题基本方法是:依据题设条件求分子量、分子中各元素原子数比,进而确定分子式,再根据性质特征写结构式。但分子量、分子中原子数比的求法依

7、不同条件又可以有所不同。由此可构成几种不同的变式4题。借助一题多解,可以清晰地揭示基础和综合题的关系,能帮助学生较快较好地掌握某一类型4题的解题规律和技巧,训练迅速把握题0核心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总之,创新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必须从多方面入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作者单位:甘肃省榆中县中连川学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