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陈五味汤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研究

茵陈五味汤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研究

ID:26920824

大小:71.1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30

茵陈五味汤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研究_第1页
茵陈五味汤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研究_第2页
茵陈五味汤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研究_第3页
茵陈五味汤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茵陈五味汤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茵陈五味汤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研究【摘要】目的:观察中药、中西药结合、西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0例新生儿血清胆红素超过生理性黄疽(足月儿205.2umol/L,早产儿256.5Umol/L)分三组,分别给予A组茵陈五味汤,B组茵陈五味汤加光疗等,C组酶诱导剂、白蛋白、光疗等。结果:3组患儿血胆红素降至85Umol/L以下所需天数为:A组(5.5±3.6)d,B组(4.6±2.7)d,C组(6.0±4.5)d,A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B组与A组及C组比较以下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P<0.01)。【关键词】新生儿;

2、黄疸;中药【中图分类号】R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12-0358-02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黄疽并发症,核黄疽为其严重的并发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若不及时处理,可致终生脑部损伤,甚至死亡。但及时诊断和干预可减少核黄疽的发生。我院自2006〜2009年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60例,采用随机分组三种治疗方法,取得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A组:男13例,女7例,早产儿2例。B组;男11例,女9例,早产儿3例。C组:男11例,女9例,早产儿2例。1.2诊断依据:黄疽出现时间<48

3、h21例,其中2例24h发现黄疸,〉48h39例。入院日龄1〜3天19例,3〜7天41例。AB◦溶血5例。脐部感染(脐轮红肿、脐窝有脓性分泌物或潮红)9例,挑“马牙”3例,血清胆红素浓度均以间接胆红素为主,>205.2umol/L25例,占41.66%;〉256.5umol/L23例,占38.33%;〉340.2umol/L12例,占20.00%;主要症状和体征:黄疸60例,发热11例,体温不升3例,嗜睡5例,烦躁11例,抽搐2例,拒奶15例,呕吐12例,脐部感染9例,腹胀6例,腹泻11例。1.3检测方法:入院时测血清胆红素浓度,以后每天经皮胆红素浓度

4、,第5天复测血清胆红素浓度。1.4治疗方法:A组:茵陈五味汤口服。组方:茵陈20g、梔子8g、黄零8g、板蓝根8g、大黄2.5g。水煎剂浓缩后分次口服,每日一剂,连用4-6天。B组:茵陈五味汤口服加光疗或白蛋白。C组:酶诱导剂加光疗或白蛋白。以上各组有感染者加用抗生素及支持疗法。2结果60例患儿均治愈。3组患儿血胆红素降至85Umol/L以下所需天数为:A组(5.5±3.6)d,B组(4.6±2.7)d,C组(6.0±4.5)d,A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B组与A组及C组比较以下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P<0.01)。3讨论新

5、生儿由于胆红素代谢的特点,极易引起高胆红素血症,发生黄疸。新生儿尤其早产儿,血脑屏障及肝功能发育不成熟,血浆蛋白产量不足,呈游离态的未结合胆红素易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内,使神经细胞尤基底节神经细胞发生黄染,引起胆红素脑病,造成患儿残疾或死亡。一般认为血清胆红素307.8〜342Umol/L时可称“临界浓度”,在浓度临界以下者一般不易发生核黄疽,超过临界浓度者易致核黄疽[1]。但湘雅医学院刘皖君教授研宄,新生儿尤其早产儿轻度黄疸就可能引起核黄染,对患儿的健康影响很大。因此,我国医务人员对预防和治疗新生儿核黄疸进行了深入的研宄,认识到中药具有明显的疗效,黄疸

6、在祖国医学中属湿热范畴。由于湿热熏蒸,胆汁排泄失常,溢于肌肤,而引起黄疽。治疗原则:清肝利胆,通便泻热,阻断肝肠循环,促进胆红素的排泄,中药治疗有各种各样的组方,有口服、注射、灌肠、泡洗等各种方法,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与传统西医常规治疗比较,中药尤其是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尽快降低血胆红素浓度,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缩短治疗时间,无明显毒副作用,价格低廉等特点K23。我院使用茵陈五味汤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体会,也证明了上述说法。茵陈五味汤是我们经过多年临床应用,不断总结经验,根据新生儿的特点而组方。该方仅五味药组成,重用茵陈,适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新

7、生儿黄疽,未发现明显的毒副作用。新生儿服用水剂药剂非常简便,只是药剂需要浓缩。轻中度新生儿黄疸,单纯使用中药效果良好,重度新生儿黄疸应中西医结合治疗才能取得很好的疗效。我们对母乳性黄疸患儿也使用茵陈五味汤治疗,每日一剂,连用3-4天,黄疽即可消退,明显优于酶诱导剂。参考文献[1]樊绍增.新生儿学讲座[门.上海医学,1979,(6):168[2]玉顺子.中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研宄进展中国药业2009(8)6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