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高中语文研究性阅读

也谈高中语文研究性阅读

ID:26916695

大小:54.1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30

也谈高中语文研究性阅读_第1页
也谈高中语文研究性阅读_第2页
也谈高中语文研究性阅读_第3页
资源描述:

《也谈高中语文研究性阅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也谈高中语文研宄性阅读河北省霸州市职成教育总校张艳霞(摘要)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要抛弃陈旧落后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而倡导“研宄性阅读教学法”。“研究性阅读教学法”以阅读目的为前提,以信息论为理论指导,以围绕阅读目的准确、快速、有效把握文章的相关信息为基木原则,不断提高筛选、认知、处理语言信息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长期以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用文章结构分析来置换、代替阅读信息处理,从写作的角度来解读文章,使学生产生过分的依赖心理,不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筛选、认

2、知、处理语言信息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因此,作为语文教育主渠道的课堂学习,将研究性学习与语文教材学习相结合,创建一个适宜语文课堂学习的情境,是每一个高中语文教师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关键词)阅读研宄性语文高中1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指导阅读教学1.1学习过程探究化。语文教材出现在学生眼前的仅仅是一行行文字。如果不展开想象,不懂得进行再创造,那么出现在头脑中的可能只是词语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而无表象组成的生动画面。这样,就不可能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之中,不仅无欣赏乐趣可言,而且难以理解作品的意蕴。通过设置综合化的问题,引领学生深入思考

3、,经由探宄化之路,引导学生驰骋想象,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1.2练习问题课题化。文木的作者与学生,他们的人生阅历、文化底蕴、思考背景等都不可能在一个层面上,这中间的距离有时简直难以逾越。教学中,需要运用想象在这中间架设心灵的桥梁,让学生走近作者,与文木对话,从而达到心灵上的沟通、内涵上的感悟。这是语文研究性阅读教学最普通、最有效的方法,即将课后的练习题转换成研宄性问题。1.3文本阅读比较化。比较赏析是进行文学评论的重要手段。冋中求异,异中求同,它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还可以帮

4、助学生打通思路,开阔视野。1.4知识梳理规律化。对语文知识的梳理过程,既是学生学习记忆的过程,也是学生研究学习的过程。如,中国是诗的国度,理解和鉴赏诗歌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对此,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类研究,找出中国诗歌发展的基本规律,然后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2把握学特点,注意教学策略语文研宄性学习具有三个特性:主体性、研发式、全员性。即,学生主动探宄,积极求知;以研究发现为主要学AI方式,通过研究发现规律技巧,课文和社会都是研究的对象;面向全体学生,全员参与,但学习的内容会冇个性化的差异。教师在把握这些特性的同吋,还应注意语文研

5、究性阅读教学中的一些策略。2.1生活性与活动性。在高中语文研究性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具冇敏锐而深邃的思想,能够及吋感悟社会生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语文课堂与社会生活接壤,并为学生创设一些真实的活动场景,让他们在“动中学”在“做中学”,在各种各样的语文活动中亲身体验,去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让语文学>』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真正的等同起来。2.2主体性与合作性。研究性学:^方式的引进要求学校、教师全面构筑学生主动探索求知的学W环境,在教学中真正做到把学生当作主体,把创新和终身发展当作培养目标,拓展学生个性化学

6、习的空间;Ml吋,它又要求教师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使学生间友好相处、资料共享、方法互用、智慧互补,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学习的基础上相互合作、交流,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2.3民主性与激励性。在语文研究性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应致力于增强师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交流,真正营造一种平等的、互相促进的、民主的师生关系。要大力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让学生在课堂上没有任何约束地人胆质疑,提出他们所想到的任何问题。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参与研究的态度、在研宄活动中获得的体验与所取得的成果,并及吋进行适当的点拨或纠正,多承认、多激励,以保

7、护和激励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让学生始终尝到研究性阅读的甜头。3加强学>J,转换角色“研宄性阅读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学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发展,教师由主宰课堂到主导课堂,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变革。因而,它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通才教师,而不是只懂语文,要“读书破万卷”;做研宄型教师,增强研究能力,自己先要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技巧;乐于吸取和研究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乐于学:>」和运用新的教学设备。特别是,课堂教学的开放性、质疑问难的随机性,改变了教师过去单方面控制课堂的预设式教学现状,使教学过程可能出现不可预知性,它要

8、求教师既要奋一定的智慧驾驭能力,又要冇很强的组织协理能力及机敏的反应能力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