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传统学科整合教学的研究与思考

信息技术与传统学科整合教学的研究与思考

ID:26911382

大小:5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30

上传者:U-991
信息技术与传统学科整合教学的研究与思考_第1页
信息技术与传统学科整合教学的研究与思考_第2页
信息技术与传统学科整合教学的研究与思考_第3页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与传统学科整合教学的研究与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信息技术与传统学科整合教学的研究与思考王学锋(山东省齐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山东德州251114)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要求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而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是信息技术课程和其他学科双赢的一种教学模式。木文就如何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其对策分析作了必要的探讨。关键词:信息技术整合学习能力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校园环境已经由一种传统环境向信息化的教育和学习环境转化,形成了以计算机网络为技术支撑,将行政管理、信息管理、教学服务、研究开发等各类系统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实现这些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和信息服务。新环境下的教学工作要求中小学在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这必将成为信息技术课程和其他学科双臝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主体地位显得尤为突出,如何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来提高学牛.的学习能力成为了必须深入探讨的现实问题。一、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基木原则1.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应该是整合教学的基木形式。课程整合是在学科教学过程中以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进行驱动教学,从而促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甚至多学科)间相联系的横向综合。这些任务可以是具体学科的任务,也可以是真实性的问题情境(学科任务含其中),使学生置身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进行学习。2.信息技术作为学生的基木认知工具。在课程整合中,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只体的任务,学生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3.能力培养和知识学习相结合。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是 一个充满想象、不断创新的过程,同吋又是一个科学严谨、有计划的动手实践过程,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通过“任务驱动式”的不断训练,学生可以把这种解决问题的技能逐渐引用到其他领域。1.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4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被看作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许多S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0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在课程整合中,教师已经变成了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2.个别化学和协作学>』的和谐统一。个别化教学策略对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进行因人而异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但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要求人们具有协同工作的精神。冋样,在现代学中,尤其是一些高级认知场合(例如复杂问题的解决、作品评价等),要求多个学生能对同一问题发表不同的观点,并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协作完成任务。而网络环境(尤其是互联网)正为这种协作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实施的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实施,我们以《高中思想政治》为对象,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1.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工具与课程教学进行整合。如在进行“货币的职能”一节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就制作了相关的教学课件来辅助课堂教学。首先教师通过课件中集成的多媒体材料,向学生展示教学的重点内容“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相关的指导性学40标和一些冇关生活实例,然后由学生结合多媒体材料,通过对教材的理解,独立自主地总结出这两个基本职能的知识要点,继而在此基础上学习“货币的三个一般职能”。这样学习不仅学到了知识,更主要的是学会了学习。2.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工具与课程教学进行整合。如在指导学生学习“世界性贸易与金融组织”一节内容时,教师仅仅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指出了本节内容的知识结构,然后组织学生分组研究,指导不同组别的学生确定学习 计划,余下的工作则是由各组同学自己去搜集相关信息,冋学们通过校园网络收集到了大量信息材料。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对所有信息的整理分析,提出了许多有关中国加入WTO后在对外贸易方面的发展方向和对策,对中国在世界经济新秩序中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许多想法虽然很稚嫩,但不乏其独到之处。在这堂课中,教师基本上没有进行课本知识的讲授,大部分吋间是由学生支配,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明确0标一一收集信息一一整理分析信息一一提出自己的看法一一理解课本知识”的转化。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学到了如何学习的方法和技艺。总之,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不仅能促进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全面提高教育工作的质量,更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旮效途径,应该在广大中小学教学工作中大力推广,以适疲信息化社会教育工作发展的形势。参考文献1.教育部《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年6月8日。2.《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教育部文件,教基[2000]35号。3.钱建昌谢建斌《现代教育技术教程》.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4.章剑卫基于课程整合的新型信息技术课程模式.浙江教学研究,2000,(2)。5.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