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895502
大小:74.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29
《上海“大金融”计划思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上海“大金融”计划思变由上海国际集团作为第一大股东的上海银行,在几年前一直徘徊于加入金控和独立上市之间,目前,上海银行已准备开始定向增发并加紧了上市步伐,而如果不选择上市,它难免会面临被合并或者被划拨的局面。如果不是最近一连串的高调举措,这两年来受人事变动所累的上海浦东发展银行(SH60000,浦发银行),可能很难有机会来改变它缓慢沉闷而又传统的形象。尽管10年前作为国内第一家上市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浦发银行曾一度引领中国银行业改革风气之先。最新的消息来自于该行4月13日的公告,预计2008年第一季
2、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80%以上,这不仅将预期增幅50%的工商银行(SH601398)甩在后面,也超过了预期增幅140%的招商银行(SH600036)。此前的1月是浦发银行成立15周年,不仅其高管集体在北京亮相,董事长接受公开专访,还赶在其他上市银行之前刊登了2007年的业绩快报。以上诸多事件都发端于新董事长吉晓辉去年8月上任之后,这位前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以下简称“金融办”)主任同时还兼任上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国际集团”)的董事长,后者经过一系列的资产划拨和人事调整,目前成为浦发银行
3、的控股股东(见股权结构图),并直接隶属于上海市国资委。记者目前所掌握的信息显示,上海市政府已考虑将上海国际集团和浦发银行作为组建金融控股集团(以下简称“金控”)的一个平台,但对于如何安排这个平台与其他数百亿股权关系复杂的金融国资之间的关系归属,虽已几易其稿,但仍未定案。众所周知,上海的国资改革经历过好几轮效率极高的行政重组,但眼下在金融领域,却遇到了不小的麻烦。吉晓辉曾表示,去年12月初由上海国际集团报到上海市政府的整合规划方案,目前还没有得到批复。“把几百亿金融国资整合到一个平台里是不现实的,对
4、于政府的实际操作和未来监管都会是个难题。”上海国际金融学院的一位研宄员认为。上海金融控股梦从上海建立国际金融中心正式提出,到“十五”期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规划设想的出台,以及国际金融中心路线图的抛出,金融控股始终都是上海绕不开的心结。尽管上海浦东陆家嘴一带遍布外资金融机构的总部大厦,但靠制造业在近现代立身起家的上海在金融方面并没有太大的优势。“国有大型金融机构总部基本都在北京,而深圳的平安集团享受特区政策和香港金融中心辐射越做越大。”现任上海市金融办主任方星海表示,近年来上海较有实力的金融企业并
5、不多。目前国内在金控方向走得比较远的公司主要是中信、光大、平安三家。中信集团金融控股的综合经营酝酿于上世纪90年代末,2002年8月8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中信控股公司正式成立,只是因为政策敏感,新成立的中信公司没有“金融”二字。而2007年8月,光大银行成功重组并获得了中国第一张金融控股牌照,便直接更名为“中国光大金融控股集团”。平安集团尽管在2008年1月29日才摘得第三张货币经纪牌照,在整合旗下银行业务后也开始了金控的步伐,并且民营资本的背景让它的整合之路更符合市场化规律,从而避免了很多麻烦。
6、相比之下,上海金控虽然在早期起步是比较早的但在上世纪90年代末按照政策大部分进行了剥离。“1991年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以下简称‘太保’)在上海成立,其前身就是早前于1988年成立的交通银行保险业务部,由交通银行全额投资,但1999年5月迫于当时分业经营的压力,交通银行忍痛和太平洋保险脱钩,将其拥有的股权转让给上海市政府,同时划转的还有海通证券。”一位前交通银行人士告诉记者。目前上海的金融机构股权都是按照有关法律进行多元化,因此股权比较分散。即使是金融资产比较集中的上海国资经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7、上海国资公司”)和上海国际集团,对一些企业的股权也只有10%左右,并无控股权,而一些企业引进了海外战略投资者,对企业发展方向亦早有规划,董事会对企业发展的意愿与上海市政府的意图之间可能会有分歧。“按照金控一般的架构,金融控股公司对子公司必须拥有相对或者绝对控股权,才能发挥控股公司在资本组织和运营方面的管理和控制作用。尽管上海国资委旗下的众多金融机构已经掌握了几乎所有金融业务经营牌照,但由于很多没有控股地位,上海国资的金控版图并不完整。”上海某银行高层如此评论。此前上海市政府曾希望上海国泰君安证券股
8、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泰君安”)与上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证券”)合并,差异竞争共同做强证券板块,但因为涉及国泰君安发展方向问题,最后不了了之;而上海国资公司也曾试图通过控股太保填补保险板块的缺失,但太保为登陆A股的定向增发,直接将上海国资公司的股份稀释从而排除在十大股东之外。除了政府推动外,有媒体披露称上海国际、海通证券、国泰君安、宝钢、申能集团、上实集团等本地金融企业和实业集团,多年来也一直没有停止过与上海金融办的沟通,并相继向上海市有关方面递交了成立金融控股公司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