聘僱人員個人-組織契合度, 心理契約, 組織公民行為之關係-以南部國立大學為例

聘僱人員個人-組織契合度, 心理契約, 組織公民行為之關係-以南部國立大學為例

ID:26886135

大小:215.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11-29

聘僱人員個人-組織契合度, 心理契約, 組織公民行為之關係-以南部國立大學為例_第1页
聘僱人員個人-組織契合度, 心理契約, 組織公民行為之關係-以南部國立大學為例_第2页
聘僱人員個人-組織契合度, 心理契約, 組織公民行為之關係-以南部國立大學為例_第3页
聘僱人員個人-組織契合度, 心理契約, 組織公民行為之關係-以南部國立大學為例_第4页
聘僱人員個人-組織契合度, 心理契約, 組織公民行為之關係-以南部國立大學為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聘僱人員個人-組織契合度, 心理契約, 組織公民行為之關係-以南部國立大學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聘僱人員個人-組織契合度、心理契約、組織公民行為之關係-以南部國立大學為例黃培文、黃志賢南台科技大學技職教育與人力資源發展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南台科技大學技職教育與人力資源發展研究所研究生摘要  因應政府機關自97年1月1日起將國立大學聘僱人員納入勞基法適用對象,讓各國立大學對於聘僱人員管理做一重新檢討與省思,聘僱人員契合度愈高,是否較不易產生義務與責任認知落差,心理契約違背情形是否因而愈少,又是否間接影響其態度與行為。因此,本研究為了解聘僱人員個人-組織契合度對於勞雇雙方間心理契約平衡與其組織公民行為之關係,以南部3所國立大學為研究對象,採用便利抽樣法,共抽樣150位聘

2、僱人員,研究結果發現,聘僱人員個人-組織契合度與心理契約違背有負向相關,個人-組織契合度與組織公民行為間有正向關係,心理契約違背與組織公民行為有負向相關,個人-組織契合度會透過其心理契約的違背程度而影響組織公民行為。關鍵詞:聘僱人員、個人-組織契合度、心理契約、組織公民行為1.研究動機與目的1.1研究動機  另行政院勞工委員會為落實照顧勞工政策,於民國96年11月30日依勞動一字第0960130916號公告,公部門各業非依公務人員法制進用之臨時人員適用勞動基準法,此一法案推動,讓社會各界對於公部門臨時人員工作權益保障做一重新省思,也讓公部門對於聘僱人員管理做一重新檢討。

3、就學校而言,聘僱人員的選、用、育、留將是未來學校競爭力重要的一環,如何找到與學校契合的員工,透過良好的心理契約管理機制,激發出聘僱人員組織公民行為,這一重要人力資源管理過程,是我們關心的問題。  Chatman(1989)指出,個人與組織的契合會增加員工的角色外行為,是一種有利於組織而非只為個人利益的行為;Turnley,Bolino,Lester&Bloodgood(2003)用薪酬代表交易維度,用支持性僱佣關係代表關係維度,發現支持性僱佣關係的心理契約履行與主管評價的組織公民行為顯著正相關。然而,員工知覺自身與組織契合時,是否就不易知覺組織有違反其應盡的義務或責任?

4、相對的,若是不契合時,是否就容易認知對方並未履行其所應盡的義務或責任?事實上,心理契約內容的建構是非常個體主觀,二者是否具有絕對關係,值得深入研究,此為本研究動機一。  組織公民行為的影響要素,以往學者提出很多項目,大多數學者都同意組織文化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只是以往提及組織文化時,大多都以企業整體的角度來觀察。然員工在進入企業後,企業本身會進行種種協助員工融入企業文化的動作,以加速員工社會化的程度,而這種社會化的作為,將會提升員工與組織的契合度,契合度的提昇是否對組織公民行為產生影響,是本研究探討的動機二。  Hui,Lee&Rousseau(2004)指出雇用雙方對

5、開放式關係的承諾更能促使員工自願地表現出有利於組織的公民行為。就社會交換理論的觀點,心理契約強調的是互惠平等的交換關係,員工試圖在與組織間的貢獻與獲得之間取得平衡。可以說,組織公民行為是員工對於組織是否履行責任的感知在行動上的回報。這種感知是主觀而內隱的,這正是心理契約的體現。組織公民行為作為一種員工可以自由選擇、酌情增減的行為,是體現員工與組織社會交換關係的指標。所以做好員工心理契約管理,是否員工就會展現組織公民行為,此為本研究探討動機三。1.2研究目的  基於本研究的研究動機,以南部國立大學聘僱人員為研究對象,以達到以下之研究目的:1、探討個人-組織契合度對心理契約

6、的影響。2、探討個人-組織契合度對組織公民行為的影響。3、探討心理契約對組織公民行為的影響。4、探討個人-組織契合度是否會透過心理契約對組織公民行為造成影響。2.文獻探討2.1個人-組織契合的概念與分類  契合的概念,雖已於組織與管理學領域受到廣泛的研究發展與應用,但有關其定義與類型至今尚未有一致的看法。Miles&Snow(1983)定義契合為「資源安排與組合的一致性」。Nadler&Tushman(1988)認為「契合是組織與組織相互間需要、目標與結構一致性的程度,可用來衡量組織間各個構面搭配在一起的程度」。多數學者對契合的研究,多著重在契合與績效的關係,Osbor

7、n,Jauch,Martin&Glueck(1981)指出環境、策略、結構、制度及人員的契合程度與組織績效有正相關。因此,組織的重要任務就是要不斷進行安排、組合其內部各種資源、技術、結構、制度與人員的知識、技能等做好搭配,達到人適其所的目標。  Kristof(1996)指出,個人與組織契合(P-Ofit),基本上可以由兩個面向加以探討。第一個面向是由Muchinsky&Monohan(1987)提出,為補充性契合(supplementaryfit)與互補性契合(complementaryfit)。前者指的是個人的人格特質、個人的價值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