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中国古代美学中的意境美学

探析中国古代美学中的意境美学

ID:26877665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9

探析中国古代美学中的意境美学  _第1页
探析中国古代美学中的意境美学  _第2页
探析中国古代美学中的意境美学  _第3页
探析中国古代美学中的意境美学  _第4页
探析中国古代美学中的意境美学  _第5页
资源描述:

《探析中国古代美学中的意境美学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探析中国古代美学中的意境美学  道家美学作为中国美学史上的一种美学类型,对中国美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道德经》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道家美学总纲。提出凡是与道相协调,符合自然无为的宇宙节律的就是真、善、美,“天人合一”的审美标准既是对神仙世界的追求。    一、“以无为本”“崇本举末”的意境观    概况的说“以无为本”“崇本举末”从形神关系上讲,神本形末,又贵神不废形,于形见神。形即为实,神即为虚。从意象关系上讲,就是从象入意,意本象末,又贵意不废象,于象见意。象即为实,意可称虚

2、。虚实关系最初、最根本的思想应该是老子哲学,这种“虚”的观念对于中国美学的影响是根本性的。这种从“有”到“无”不仅是六朝美学,也是中国美学的根本特征。首先,对形象之超越意味着在艺术表现上不是去追求对事物自身形象的描摹,而是要求选取最能表现虚之实,从实见虚,这又带来表现方法上的简易。因为具体的形象往往是繁复多样的,如果全盘复制,往往会使创作者自己主管的情趣隐没于对象之形中。    二、意境中的自由“心”    境界之“无”的根本特征是自由。这种意趣和庄子是一脉相承的。金丹元说:“我们说庄的精神是中国意境

3、说的源头,庄子强调自由,强调求助于自我之心的‘游’,都直接催动着意境说的萌芽。”自由之境界。这是一种虚幻的仙境,是现实中没有的,诗人只是借它来表示现实世界的不可“托身”。我们也可以说它是一种“无”,是对现实“有”的超越。此“无”似乎直接来自于庄子。庄子的理想是:“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引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具体而言,“心之自由”对意境的影响主要体现于三个范畴:清、远和逸。  “清”老庄皆讲体道之功夫,这是一种清净的状态。老子说:“涤除玄览,能无

4、疵乎?”庄子讲“朝彻”,通过外天下、外物、外生死,“而后能朝彻”。朝彻即“心境清明洞彻”。“清”不仅是境界,也是工夫。就工夫而言,指进达此境界所必需的涤除玄览之工夫,从审美角度看,这就是审美心胸论。审美需要“清”,只有心“清”方能目“明”,发现一个与现实存在不同的、审美的世界,此之谓“清明”。“远”是一种从当下事物中超越出去的境界,魏晋思想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追求这种“远”的境界。《世说新语·文学》云:“郭景纯诗云:‘林无静树,川无停流。’阮孚云:‘泓峥萧瑟,实不可言。’每读此文,辄觉神超形越。”“远”

5、而后有“韵”。晋人尚韵,宗白华说:“晋人之美,美在神韵。神韵可以说是‘事外有远致’,不沾滞于物的自由精神。”“不沾滞于物的自由精神”意味着从事物之“有”超越出来,体悟境界之“无”。在宗白华看来,“远”与“韵”密切相连,“韵”从“远”而来。  再看“逸”,是中国美学史上一个重要的范畴,庄子本是“逸的哲学”,可以说“逸”是最早的,也是最根本的哲学基础。美学上的“逸”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出于意表”。方法上要求超越常规法度,这可以说是“逸笔”;思想上要求超尘脱俗,这可以说是“逸气”。正如徐复观所说:“没有清逸根

6、柢的放逸,便会走上狂怪一路。”    三、“境”“悟”与意境    如果说“心”还有超越的真如之心的意味,到了后期南宗禅那里,“心”则主要是人的具体的感性之心。这意味着,唯有一己的感性之心是最值得关注的,从而有重内在感受、轻外在现实的思想。从美学上讲,意境是这种倾向的直接产物。即对“心”的重视必然导致对“境”的强调。  刘禹锡提出了“境生于象外”的命题。老庄的“象外”是把握形而上之道,王弼的“象外”是要追求形而上“无”,僧肇的“象外”是体悟“实相”,慧能的“象外”是彻见“自性”。“这几个概念虽很大的差

7、异,但都有一个共同点,此处的‘象外’并非另一‘象’联想到没有出现的‘象’,而是由感性之‘象’悟见形上本体。”概括而言,“境生于象外”的意义主要有三点。首先,突出“境”在审美中的重要性。“心”与“境”密切相连,中唐之后“心”的突出必然带来对“境”的重视。其次,将“象外”与形而上本体联系起来。意境是从当下之“象”中超越至“象外”,“象外”不是“象”而是一种与物无对的“大全”。这意味着“悟”是禅宗的核心范畴,也是禅学与美学联系的一个重要中介。“悟”就外在行为而言,没有什么变化;但内在精神境界却有根本的不同。

8、“悟”的最终结果在于获得一种自由之境,其特点主要为:1、这是一种心的自由,是境界的自由。2、自由的特征在于超越诸种对立,获得与物无对的大全境界。“悟”与意境密切相关。“悟”既要立足于当下之“青青翠竹”、“郁郁黄花”,又要超越至“般若”、“法身”。意境同样需要在“翠竹”、“黄花”中显现“般若”、“法身”,在此意义上,意境的产生依赖于“悟”。    四、小结    概括的说,意境是人的心理态度,是从群体向个人、从外向内、从物到心的转变,从纷纷扰扰的现实社会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