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中蒙古游牧文化的传承发展研究

新型城镇化中蒙古游牧文化的传承发展研究

ID:26868128

大小:64.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1-29

新型城镇化中蒙古游牧文化的传承发展研究_第1页
新型城镇化中蒙古游牧文化的传承发展研究_第2页
新型城镇化中蒙古游牧文化的传承发展研究_第3页
新型城镇化中蒙古游牧文化的传承发展研究_第4页
新型城镇化中蒙古游牧文化的传承发展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型城镇化中蒙古游牧文化的传承发展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型城镇化中蒙古游牧文化的传承发展研究  本土文化是当地城镇建筑文化的主要属性,建筑灵感产生于本土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下面是小编搜集的一篇关于蒙古游牧文化传承发展探究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根据党的第十八大精神,我国制定了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宏观性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规划提出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原则。  文化传承是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一个重大举措,也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亮点,将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一次召开专门针对城镇化问题的专题会议,突出这一工作的重要性

2、和紧迫性。会议提出的传承文化原则,值得深入研究和思考。要实现中国梦,就要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加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传承在新一轮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显得尤为关键。民族地区城镇是民族特色文化与其他文化汇集、交融、创生的中心地。民族文化交流交融是民族地区城镇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民族地区跨越性发展的重要动力。  一、蒙古族游牧文化、城镇文化的文化基因、形态基础  游牧文化是哺育蒙古族萌芽、成长、繁衍的摇篮,是中华文明史重要组成部分。在步入现代化的历程中,游牧文化在各种新崛起的文化思潮中被逐渐边缘化,游牧生存方式及根植于此的游牧文化日渐消失。  (一)蒙古族

3、游牧文化的文化基因和形态基础  蒙古族是我国古老而又伟大的民族之一,约在公元7世纪诞生于我国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河流域,在《旧唐书》中被称为蒙兀室韦。蒙古族以游牧为生计,生息在我国蒙古高原上的北方草原,即游牧在阿尔泰山脉以东,大兴安岭以西,西伯利亚以南,长城和祁连山以北的广大地区。很多历史文献对游牧文化都有所记载:  极目山川无尽头,风烟不断水长流,如何造物开天地,到此令人放马牛。蒙人专赖畜牧为生计,问其贫富,则数畜以对。穹庐为室兮毡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有有别于他民族的特殊文化属性,不同的客观地理环境造就不同类型的民族文化

4、,也为塑造特殊民族属性提供了内在的物质基础。形成于蒙古草原上的游牧文化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及地域特色。  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本质区别在于其运动状态的不同,农耕文化以安土重迁、定居为主要特征,是一种静态的文化模式;蒙古族自古游牧在蒙古草原上,其文化特征主要体现在游字上,通过游来完成自身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建设,因此是一种行走的文化,是动态的文化模式,通常以迁徙不定、流动来概括其文化特征。  游牧者在草原地域空间内,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基础上,通过以家庭为单位来组织移动性的生产、生活的模式,处理好人、畜、生态三者之间的关系,以此稳定畜牧业生产生活的方式。 

5、 (二)游牧城镇文化的文化基因与形态基础  所谓游牧文化镶嵌下的城镇文化是指,以草原这一特殊地理单元作为城镇文化产生的物质基础,其城镇文化发展的方向要依托游牧特色来进行。内蒙古牧区现包括7个盟3个地级市,33个纯牧业县、21个半牧业旗县,合计54个旗县区。  其中,纯牧业旗县有苏木乡镇244个、嘎查村3626个。内蒙古牧区城镇化是不同于农区城镇化的独特的文化体系。内蒙古牧区城镇文化是以草原牧业城镇为地域空间形态传承和发展的独具风采、自成体系的游牧文化体系为支撑的城镇文化。  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游牧文化  面临的碰撞与交融民族生产生活方式的不同塑造

6、了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质和文化心理。内蒙古草原游牧文化铸就了蒙古族不同于农耕民族的文化性格、文化心理、文化品质的文化特质。这是蒙古族区分于其他民族的文化边界,也是蒙古族民族认同的符号。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在现代文明思潮的席卷冲击下,蒙古族的传统文化命运将如何呢?  (一)游牧文化与城镇文化的碰撞  内蒙古牧区如火如荼的城镇化进程中,游牧社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近似动摇根基的文化变迁。城镇化以定居安土重迁为代表的稳定模式及其反映的文化与游牧社会以行迁徙为代表的移动模式及其反映的文化,成为一对文化碰撞的矛盾体。  美国社会学家威廉奥格伯恩认为,物质文化发生变

7、革,非物质文化价值观、规范和意义、社会结构也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伴随内蒙古牧区城镇化发展,草原游牧区域逐渐缩小,大批蒙古族牧人离开世代居住的草原而走向城镇,牧人生计方式与草原脱离造成游牧文化离开草原这一特殊地理区域,物质文化发生变革,则非物质文化也相应发生变革。城镇化背景下的蒙古族游牧文化日渐衰微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也是蒙古族游牧文化变迁的过程。  内蒙古城镇化率建国初期仅18.7%,经过数十年的发展,1977年前后达到32%左右;改革开放后,内蒙古城镇化发展迅速。如今,内蒙古有地级市9个,准地级市2个,县级市9个,建制镇527个,旗县所在城关镇

8、69个,城镇化率58.7%,已步入城镇化起飞阶段。  内蒙古牧区旗县蒙古族人口占多数,在城镇化没有大规模到来之际,牧区生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