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855141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9
《心理学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和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心理学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和影响 在企业管理中实现员工内心认同和行动遵循,比刚性的制度约束更有效,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心理学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查看。 上计伐心,中计伐谋,下计伐城,征服人心比消灭敌人更胜一筹。在企业管理中,实现员工内心认同和行动遵循,比刚性的制度约束更有效。把握员工心理与思维的规律和特征,做好心理健康管理,能够提升管理的科学与艺术性,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和工作氛围。同时,优秀的管理者也应客观地进行自我认知,实现自我提升。本文尝试,从如下的几方面讨论心理学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和影响,为管理者提供借鉴。 一、具备
2、良好素质,树立阳光心态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胜任管理职能的基本条件: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领导,处理问题前会广征意见,系统思考,科学分析,从而做出正确决策。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提高管理者挫折容忍力,在应对突发事件、困难时体现出坚忍不拔的心态和完整的人格。决策和解决困难是管理者最重要的角色。 同时,健康的心理状态也是至关重要的。在巴西有一项统计研究:对583名涉嫌贪污官员进行10年追踪,经证实确为不廉洁的官员384人中,有60%于10年内患病或死亡,患病者232人中患癌症的有53%;经证实为廉洁的官员,仅有16%于10年内死亡或患病。可见,不愉快的心情是触发癌症的重要原因,而因为贪污被
3、起诉的情况下,沉重的心理压力造成了心情的不愉快,因此患病或死亡的比例也高。 可见,廉洁从业,胸怀坦荡,不仅是管理者对岗位、单位、国家负责的要求,也是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二、客观自我认知,不断自我改进优化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作为管理者,首先应该了解自身的心理状态和特点,客观进行自我认知。 一方面不能因为有不足和盲点,而消极存疑,因为问题是作为人的本质而言所固有和普遍存在,我们需要正确评价,积极有效地来改进不足,避免盲点。另一方面,也不能过于自信乐观。虽然够脱颖而出成为管理者,往往是具备较高素质和能力的聪明人,但是心理学的研究证明,聪明人往往具有以自我为中心,不现实的乐观
4、主义,想的太快、想得太多等心理特点。 三、识别员工内在潜质,实现知人善用 美国达夫特《领导学:原理与实践》中给出如下测试题,测试者根据自身情况,每题的四个选项分别给出分数,其中4=最能描述你,3=较好描述你,2=不能很好地描述你,1=一点也不能描述你。 四类选项各自得分之和,代表四种领导思维框架。一般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人员,B选项的得分会最多,反过来讲,B选项得分最多的人较为适合做人力资源管理类工作。这种心理测试方法运用到人力资源管理中,有利于识别员工的特长与潜质,为岗位找到匹配人员,也让员工扬长避短,找到合适的成长通道。 四、掌握特征差异,提高管理效能 心理特征不仅
5、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质特性,而且受到环境和文化的巨大影响。管理者在制定规则或采用管理工具、方法时,一定要关注不同群体心理认知和思维方式的差异,绝对不能想当然、生搬硬套。 例如,不少企业这样运用平衡计分卡:把公司计划重点放到四个纬度,明确责任,然后执行。结果年末总结,几乎所有部门的执行情况都不错,唯独最重要的价值维度目标没达到。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诸多:管理基础差,领导不重视,中层肠梗阻,员工不理解但笔者认为,思维特征也是影响管理工具运用效果的重要原因。因为平衡计分卡是以战略路径清晰为前提,将战略目标转化为可操作的指标与行动方案,逐级分解,注重宗横向联系,四纬度间有很强的逻辑和推理
6、关系,符合西方人的思维方式。而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往往是直觉、体验、类比重于理性和逻辑,造成平衡计分缺乏内在因果关系也就不足为奇。 五、刚柔并济,避免好制度的反作用 A、B两人一同大学毕业后进入同一企业同一部门,工资每月2000元。试用期后,基于两人的表现进行定岗,A的工资被定为每月2500元,B的工资每月3000元。A拿到2500元后很高兴,因为增加了500元,但当他得知B的工资是3000元后,十分气愤,工作积极性明显下降。 从管理制度的角度看,薪酬分配差异不仅没有问题,而且是合理科学的。但心理学公平理论表明,工作动机受工资报酬的影响包括绝对报酬(自己实际收入的数量)与相对
7、报酬(自己实际收入与他人实际收入的比值)两种。每个人都会把自己劳动付出与所得报酬与他人进行比较。如发现自己的收支比例与他人的收支比例相等,便认为是合理的,安心工作;反之,就会产生不公平感,对工作产生消极影响。所以,完美的制度是不存在的,因为每个人的感性与理性程度都不一样。在这个例子中,管理者既要确保制度落实,也应当关注员工的心理需求,及时向A作出解释,使A重新认定自我、找出差距、明确方向,激发积极性。 六、以人为本,关注员工心理健康 员工可能会因为职业怠倦感、生活负担感、人际关系焦虑感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