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831893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9
《重视提升现场教学质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重视提升现场教学质量重视提升现场教学质量现场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干部教育培训模式,以其直观的现场感受、直接的教学互动、多方位的学习体验,在干教培训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受到学员的欢迎。提升现场教学课程的质量,进一步提高课程吸引力、激发教学双方活力,关键在于做好“三个结合”。主题设计力求时代价值和经典意义的结合主题选择,是现场教学的“顶层设计”,力求实现经典意义和时代价值的结合,才能获得长久的生命力。教学主题应体现时代的最强音。主题唯有经典,才能经得起推敲,经得起历史检验。在干部教育培训中,无论是基本理论、党
2、性修养,还是能力素质,其基本内核是恒久不变的,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发展建设之结合。但是,经典的主题是会随着时代变革而不断发展的,同样是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教学主题,其具体内涵会有所发展、有所侧重。井冈山、延安、西柏坡,与小岗、深圳、浦东,都反映了不同特定时期的时代精神。教学主题要反映科学发展的新视点。基于改革发展实践前沿的教学基地自不必说,即便经典如党史教育基地,在新的形势下,其主题的阐发,也应当着眼于历史事件和人物对于今人今事的映照和启发,方有资政育人的宏大意义。现场基地胜在实践,而实践具有复杂性、综
3、合性和丰富性,因而一个有价值的现场基地总能呈现多个视角或主题。因此,主题的设计应从实践着手,通观全局、理顺脉络、分清主次,选择富有时代价值的最优主题,以实现从实践到理论的飞跃。主题设计还要把握三个具体环节——提炼主题,使之融入时代主流;推敲主题,使之彰显经典意味;展开主题,使之呈现丰富内涵。.YBaSk.现场开发力求区域特色和一般规律的结合现场教学的现场是教学培训的基础载体。主题一经确定,教学基地的现场开发就决定着课程的“含金量”。再好的主题,如果缺乏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现场做支撑,效果必然大打折扣。教学主题
4、的一般规律都是经由具体现场特色实践来展现的。一般规律,即普遍性,决定着教学基地根本的生命力;区域特色,即特殊性,是一般规律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特定领域的具体表现,也是教学基地是否具有独特魅力的重要体现。教学主题的一般规律要和特定现场的具体实践丝丝入扣地融合起来,这是现场教学质量提升的基础,也应当贯穿在现场开发的每一个环节上。教学场景注重典型性。每一个现场基地的核心资源不尽相同,可能是自然地理、历史人文、特殊事件或者多种方面的集合。无论是哪一种资源,必有不可替代的特定禀赋,但同时又有可以复制的典型内涵。在场
5、景设计中应当始终着眼于一般性,而呈现给学员以特殊的典型性。学员才能够在典型的场景设计中进行由此及彼、由近及远的联系和推演。教学环节确保完整性。现场教学一般运用多种媒体进行全景式展示。展示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为了客观真实地展现事物的本来面貌,为揭示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服务。这就需要在教学环节上精心设计,始终紧扣现场的特色和亮点,牢牢把握现场的关键要素。一般而言,现场的关键要素就是真人、真事、真景、真情,通过四个“真”揭示“新知”和“真理”。教学环节的设计一般包括“看实地”,“听解说”,“议问题”,“评收获”等。其
6、中“看实地”和“听解说”是教学的基础,宜充分体现区域特色;“议问题”和“评收获”都是交流互动,也是教学的关键环节,推动特殊性向一般性发展。现场小结注重提炼规律性。总结或点评,是现场教学画龙点睛的部分。应恰如其分地对教学现场的实践进行概括、提炼、小结,升华主题。进而从区域的具体实践回归到具有全局视野的一般规律,使整个现场教学终而未结,引发深入思考。教学实施力求推动学和用的有机结合现场教学要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其方法是实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具体途径则是在教学实施中,推动“学”和“用”的有机结合。学用结合
7、的前提是“主体”和“主导”的结合。教学的主体是学员,主导则是引导者(讲述人、实践者和点评人)。由于阅历、学识、岗位、现场角色的不同,双方各有所思,亦各有所需。对于学员而言,现场教学最吸引人的莫过于现场的独特实践,最触动人的则是来自于当事人的感悟和经验。现场的“人”、现场的“事”、现场的“情”、现场的“景”、现场的“知”,这一切现场氛围,让学员感到“非现场不能知,非现场不能悟,非现场不能得”。对于讲述者包括实践者而言,亦希望藉学员独特的认知和丰富的阅历来拓宽思路、分析问题、推动发展。在共同的话题、适宜的场景、
8、活跃的氛围中,完全可以调动双方的积极性、整合双方的需求、凝聚才智,进而实现主题聚焦、情感共鸣范文大全整理*、思想共振,达成学用结合的目的。学用结合的环节是“讲”和“悟”的结合。教学双方都要“讲”,也都要“悟”,都在用已知求未知,身份在不断转化。在“看”和“听”的阶段,实践素材经过真实而艺术地提炼,加载了讲述人的独特情感进行“发酵”,学员才能入耳入心,有所感有所悟。在“议”和“评”的阶段,学员无论是质疑、评论还是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