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829493
大小:5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9
《浅议非英语专业学生翻译水平提高的有效途径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议非英语专业学生翻译水平提高的有效途径【摘要】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标准的变化,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从而对我国普通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翻译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水平所处的现状提出了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水平的途径。 【关键词】非英语专业学生翻译水平途径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也日益扩大,外语翻译人才日益成为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的人才资源。因此高校教育对大学生的英语培养也提出了新的方向和要求。根据最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规定: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
2、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即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的综合能力。其中听、说、读是语言基础,写作和翻译是语言应用能力的核心,可见翻译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学生翻译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是势在必行的。 一、非英语专业学生翻译水平现状 在现行大学英语教学中,普遍都采用了交际法教学模式,目的是为学生创设课堂情境教学环境,即用英语授课,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培养他们用英语思维的习惯。但这种做法常常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一些教师对大学英语的特点缺少全面的了解
3、,仅受制于课本内容。生硬地将“听说法”、“情景教学法”搬进课堂,未能创造真正的交际环境。而且,有的教师自身说出来的英语并不规范,反而使学生的理解变得更模糊。另一方面大学英语仍未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中依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视应试技巧、轻视培养学生语言基本功训练的倾向。目前大学英语基础阶段的目标是培养听、说、读、写、译全面发展的学生。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致使教师往往把侧重点放在听、说、读、写方面,翻译教学则处在尴尬的地位。最为明显的实例则是在CET-4考试中翻译测试部分仅占试卷的5%,翻译所占比重很小,教师和学生对翻译测试部分都不予以足够的重视,致使翻译这一部分
4、测试效果十分不理想。虽然很多学生通过了4级考试,甚至成绩还挺高,但实际应用能力却不尽如人意,所谓“高分低能”现象依然普遍存在。所以教师应对这一现象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应加强对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成为真正合格的英语实用型人才。 二、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翻译水平的途径 (一)加强对学生英语基本功——词汇、法的训练 英汉词汇都很丰富,除了纯技术术语是绝对的一一对应外,绝大多数英汉词汇都是多重意义对应,这就需要根据上下文、原着风格、翻译技巧来选择适当的用词,注意不同词汇间的内涵和外延的差别、文体间的差异、词性的转换等等。影响翻译能力的还有语法
5、水平,所谓的语法水平,即运用语法规则正确分析原文内容,以及检查译文结构的准确性。这要求学生一方面吃透语法规则,融会贯通,另一方面对难句要多做语法分析练习,不断地综合运用语法知识。 (二)扎实打牢学生汉、英双语语言基本功,将文化教育渗透到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之中 要掌握好一门外语,决非一日之功,非勤学苦练不可。英语学习也不例外。为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读、多写、多练,同时亦应重视他们的汉语的学习和修养。从某种意义上说,汉语表达能力是提高翻译水平的关键。同样,在英译汉实践中,汉语素养的重要性亦不言而喻。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曾就指出,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
6、种语言更为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教师就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知识的传授,将文化教育渗透到翻译教学中去,尤其是英汉文化差异这方面的相关知识。由于英汉文化差异表现在各个方面,所以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从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有效地指导实践教学:因生存地理环境不同而形成的文化差异;因历史发展和宗教信仰不同而形成的文化差异;因社会习俗和思维方式不同而带来的文化差异;两种特定文化下形成的一些固定的习语等。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传播文化信息的重要渠道。一种语言文字译成另一种语言文字就要不可避免地涉及大量的文化内
7、涵。因此,深刻理解大学英语翻译学习中的文化因素,努力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在英语翻译学习的文化意识,对英汉民族在理解与思维上的差异做深入地了解,注意区分由此而产生的问题,这样才能避免错译、误译,做到准确无误。(三)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搞好翻译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翻译理论知识和课堂组织能力。一般来说,大学英语教师都学过翻译课,但毕业后却没有实践或缺乏实践。这使得很多教师理论基础薄弱,授课时感到力不从心,无从下手。与此同时,教师一方面受限于班级大、学生多,课堂活动不易组织操作;另一方面又迫于科研任务重,授课时量大,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