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对我国常规能源的区域有效供给能力及其通道建设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我国常规能源的区域有效供给能力及其通道建设研究近年来,全球能源需求增长迅猛从而引发能源市场的剧烈波动,在全球能源格局中拥有独霸地位的美国也多次受到能源危机的影响。能源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保障能源供给,避免能源短缺已成为各国政府的首要任务;能源的供给运输,不再是单纯经济问题,已上升为涉及多层次的战略和安全问题。保证国家的经济安全首先要保证国家能源安全。即要有效控制境外能源资源并作合理投资;要建立充足稳固的国家能源战略储备,同时,确保能源供应链的安全(张国宝,2009)。对于能源供应链的安全保
2、障,正是通过合理有效的能源运输,才能得以实现。能源运输贯穿于能源产地与消费地之间,且生产和消费的空间分布决定了能源运输的总体格局,了解其特征有利于研究能源运输的总体流向,并可通过区域产量与消费量的比对,可确定各区域的运输总量,从而为通道体系的综合评价和优化奠定基础(姜广君,2011)。我国地域辽阔,能源分布范围广泛,能源产量丰富地区众多,但由于受到本地能源需求的影响,无法根据产量判断能源区外供给能力,而地区的能源对外供给能力,将直接影响能源运输通道的建设力度和发展方向,是政策研究的基础和保障(姜广君,2011)。根据地
3、域及能源供需特征划分,将我国划分为七大区域。分别是:京津冀、晋陕蒙宁、东北、华东、中南、西南、新甘青地区。七大区域的能源生产与消费属性各有不同(姜广君,2011)。本文针对我国当前原煤、焦炭、石油、天然气、电力五大常规能源,分别从供需空间分布、能源运输流向及区域运输负荷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概述;通过区域生产量与消费量的比对,对五大能源分别进行运输平衡分析,研究各类能源的总体运输流向,确定七大地区的能源调运输入、输出属性;通过各地区能源调运量计算,完成各类能源的区际运输负荷分析,分别确定各类能源的高负荷运输区域,并据此提出
4、我国区域能源运输通道建设的发展建议。一、常规能源区域供需形势分析我国常规一次能源资源主要分布在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和北部地区,据相关部门统计,截至2006年底,常规能源探明资源量8923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电的比重分别为84.5%、4.2%、4.1%和7.2%;煤炭资源绝大部分集中分布在山西、陕西、内蒙古和新疆四省区,占全国总储量的70%以上;石油、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和海上;按经济可开发量计算,约60%以上的水资源集中在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和西藏(张国宝,2010)。根据能源生产总量
5、数据统计,全国七大区域中,能源生产比重前三位分别是:晋陕蒙宁、华东、东北,1990-2009年,年均能源生产比重分别是38.52%、14.91%和12.76%。2009年,晋陕蒙宁地区能源生产总量125972.51万吨标准煤,占全国能源生产总量的45.31%,其次分别为,华东地区37409.17万吨标准煤,中南地区30198.48万吨标准煤,西南地区27701.12万吨标准煤,京津冀、东北、新甘青地区能源生产总量比重在5%~9%之间(国家统计局,2010)。可见,晋陕蒙宁地区作为我国能源生产基地的绝对优势已经确立。就能
6、源消费总量而言,七大区域中,比重前三位分别是:华东、中南、晋陕蒙宁,1990-2009年,年均能源生产比重分别是28.05%、18.36%和14.67%。2009年,华东地区,能源消费总量117095.23万吨标准煤,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29.44%,其次分别为:中南地区75446.93万吨标准煤,晋陕蒙宁地区61395.34万吨标准煤,东北地区45789.56万吨标准煤,京津冀、西南、新甘青地区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在5%-10%之间。华东地区能源消费量远超过其他省区,成为我国的主要能源消费地。对于我国当前使用的原煤、焦炭
7、、石油、天然气、电力五大常规能源,通过分析各区域近五年的生产与消费平均比重,可进一步明确不同能源的区域供需形势。通过数据分析可知,不同区域的能源供需,在种类及数量方面各有不同。原煤生产比重前三位的是:晋陕蒙宁、华东、西南;而消费比重前三位的是:华东、晋陕蒙宁、中南。焦炭生产比重前三位的是:晋陕蒙宁、华东、京津冀;消费比重前三位的是:华东、京津冀、晋陕蒙宁。其他能源的区域供需形势如表-1所示。二、区域运输属性分析由表-1数据可知,七大地区均存有一定的能源生产能力,即理论上均可作为能源供应基地。但另一重要因素无法忽视,各地
8、区在具有能源供给能力的同时,同样具有消耗需求,甚至多数地区能源需求远远超过自身供给能力,此时,则需要地区外的能源补充,从而保证供需平衡。真正意义的能源供给基地,应是在满足本地区能源需求的基础上,能够进行对外输出。因此,某地区的能源运输属性,是由其生产与消费能力差值的正负来决定的。假设实际生产中,不存在能源逆向运输的不合理现象,即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