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谈信息教学中的“任务驱动”教学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谈信息教学中的“任务驱动”教学法[摘要]“偷懒”分两种对象。其一:教师。就是要学会充分利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利用“任务”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从而代替自己的“包办讲解”;其二:学生。就是要通过自己的探究,最终总结归纳出解决问题的简便方法,省去繁多的步骤,从而利用最少的时间完成任务。[关键词]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反馈总结现代教育越来越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会自己学”……这就给我们教师带来了“偷懒”的大好背景。我们完全可以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任务驱动),之后就把时间交
2、给学生(自主探究),自己则可以悠哉游哉的在教室里闲逛了(个别辅导)。一、任务驱动“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兴趣和动机。目前,“任务驱动”教学法已经形成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任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也是教师能否“偷懒”的关键所在。因此,“任务”设计、编排非常关键。一般说来,“任务”设计时一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3、的问题。(一)“任务”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贴近学生的实际。要求教师在设计学习目标时,要先设计一个学习的总体目标,尔后在学习总体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例如:在学文字处理软件“WORD”时,可给学生布置一个总的任务“制作一份班刊”。然后再根据各课的具体要求,由制作班刊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引出,再提出不同的小任务。这样不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强调了“学以致用”这一点。实践证明,学生在
4、完成一个与他们的实际生活与学习密切相关而且比较有趣的“任务”时,他们会非常专心致志,乐此不疲。(二)“任务”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一定要注重“任务”的可操作性,以培养学生敢于操作、勇于探索的精神。实践证明,在平时操作过程中表现出敢于自己探索、操作的学生,在教学中更容易掌握所学知识,并对于新事物、新知识接受能力更快。(三)“任务”设计要符合学生特点。“任务”设计时,要本着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苹果的原则。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教师进行“
5、任务”设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任务”设计要分层次。除了设计最基本的要掌握的知识点“任务”以外,还要考虑到吃不饱和吃不透的学生。能够为吃不饱的学生准备一些更多、更具探索性的任务,而对于学困生,则适当降低难度,只要求他们掌握其中一部分即可。例如:在省编教材《第十课太阳能的能源统计――数据的统计》一课中,要求学生学会通过编辑公式、函数来统计数据。对于“公式的编辑计算”,当我们出示表格,以求和为例要求学生完成求和命令后,对于学困生:只要求掌握一种求和方法;而对于学优生:除了书上介绍的方法以外,再考虑还
6、有没有其他的操作方法和求和方法,总结反馈哪种最简便。第二,“任务”设计要注意分散重点、难点。“任务”设计时要考虑“任务”的大小、知识点的含量、前后的联系等多方面的因素。一般说来,每个“任务”中涉及的知识点不宜过多,最好不要有两个以上的重点、难点,过多会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任务”的规模宜小不宜大,规模过大,会偏离“任务驱动”的本意;前后“任务”之间能有一定的联系是比较理想的,但不要强求,否则也会加大难度。任务是手段,便于学生学习、掌握有关的知识、思想和方法才是“任务驱动”的目的。要注意由点到面,逐
7、步介绍各知识点。一开始先让学生有所了解,经过一段时间的熟悉以及相关知识的积累后,再深入理解,然后适时地加以概括和总结。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认识、运用有一个逐步深入的“螺旋式”上升过程。例如,学习“保存文件”的内容时,一开始可以让学生把输入的文章保存到计算机默认的文件夹中(操作较为简单,不会难倒学生),这时不必过早引入“文件夹”的概念,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后,再介绍“文件夹”的概念及操作,这时就可以让学生建立自己的“文件夹”,并把文件保存到自己的“文件夹”中了。二、自主探究自学是
8、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学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更新速度也在逐步加快,特别是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更是日新月异。就常用的操作系统和文字处理软件而言,几年前还普遍流行“DOS+WPS”,现在几乎被窗口化的“Windows+Word”完全取代。网络技术的发展更是瞬息万变,各种类型的卫星网、广域网及校园网层出不穷。在这样的情况下,任何一名教师都难以完全适应形势的的需要,如果我们还教育学生继续坐等老师来传授知识的话,恐怕只能是坐以待毙。因此,学生要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