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奥尔夫原本性音乐及存在方式问题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奥尔夫原本性音乐及存在方式问题的研究ok3entarius”,意思就是属于基本元素的、原始素材的、原始起点的、适合于开端的。“原本性音乐”不是指单纯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戏剧等要素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综合艺术形式,是一种人们必须亲自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和表演者亲自参与其中。从音乐形式上来看,不是大型的曲式结构,而是小型的序列形式,即固定音型和小型的回旋曲形式。从音乐文化的角度来看,原本性音乐是最接近大自然、最接地气的,必须要参与其中,并且能适用于参与者的感性体验,最适合儿童。例如模仿布谷鸟的叫声是旋律的下行三度。音乐语言的使用就是来
2、自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例如包括人的名字、数字游戏、民间流传的童谣儿歌等等;这一切都是基于儿童出发的。二、音乐存在方式“三要素”理论及“乐”本体音乐美学思想音乐存在方式“三要素”的理论,是将音乐的存在视为音乐的行为(参与行为、操作行为)、形态(音响形态、物化形态)、意识(与逻辑思维、表象思维相关的审美意识、情感心理、音乐知识以及一定的文化观念等)。音乐存在方式问题的提出,实质上就是音乐理论与实践活动密不可分的紧密关系。从理论上讲,音乐存在方式问题的提出主要就是为了彻底破除以往西方传统“自律论”音乐美学观念的影响。从而重新确立“乐”本体的主体地位。从当代我国音乐美学研究中
3、对音乐本体存在方式的认识来看,其中包含两个重要的层面。一是当代音乐学术发展中,国外民族音乐学理论对我国音乐美学理论发展产生的影响,这是破除西方“音”本体观念的强劲动力,虽然其角度主要是为了破除以往传统音乐观念上的“欧洲中心论”;二是对音乐审美情感心理的研究中,对音乐美学概念体系中的“情感”、“情绪”概念予以重新界定,不仅寻求相关心理学方面的理论依据,并且将此概念在音乐美学概念体系中赋以了新的定义和认识,是将音乐的审美情感体验视为参与、包括有感知、理解、记忆、想象、联想、创造以及丰富的情绪感受等多种心理活动的整合。三、“乐”[1][2]下一页ok3usicae”音乐美
4、学思想,也就是“乐本体”的音乐观念。它也正是中国传统音乐美学、传统乐教理论中最为重要的美学基础。奥尔夫教学法的推广者海尔曼·雷格纳讲道:“中国的美学理论和奥尔夫教学法的基本思想是一脉想通的。”可以说,正是在“乐”本体的重要音乐美学思想的指导下,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才达到了很好地契合,才能更好地指导我们去全面、正确认识和把握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思想。四、音乐存在方式“三要素”理论与原本性音乐之间的相互作用从音乐存在方式“三要素”理论的角度出发,针对原本性音乐,我们可以从行为、形态、意识三个层面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去进行深入分析研究。那么下面本文将从原
5、本性音乐的存在方式及其特征与音乐存在方式“三要素”理论之间所产生的具体相互关系进行展开论述。(一)行为特征:参与性、即兴性1.参与性:从行为层面来看,奥尔夫曾经讲到,“原本性音乐决不仅仅是单纯的音乐,它是与动作、舞蹈、语言、戏剧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而且必须要亲自参与其中,进行感性体验的综合艺术形式。”原本性音乐也是最接近大自然、最接地气的、必须要参与其中,并且能适用于参与者的感性体验,这也是最适合儿童,合乎儿童天性的音乐。因社会分工而造成的音乐会式的、他娱性音乐行为方式的音乐教育是违背奥尔夫本意和初衷的,而奥尔夫恰好就是想摆脱以往的束缚,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具备参与性、即
6、兴性行为方式的音乐教育。在这里其实已经非常明确地告诉我们原本性音乐是一种不同于音乐会式的、自娱性的音乐行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