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与生产效率的文献综述

国企改革与生产效率的文献综述

ID:26800429

大小:4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9

国企改革与生产效率的文献综述_第1页
国企改革与生产效率的文献综述_第2页
国企改革与生产效率的文献综述_第3页
国企改革与生产效率的文献综述_第4页
国企改革与生产效率的文献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国企改革与生产效率的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国企改革与生产效率的文献综述【摘要】1937年,科斯首先提出了产权的概念,也导致了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之后巴泽尔(1989)特别强调从法律上界定一项资产比在事实上界定它,花费的资源更多。国有企业在产权上的特殊性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对国有企业的效率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多个方面对其低效率进行了阐述,本文将对此作详细的整理。中国2/vie  引言  改革开放之初,国有工业企业资产总额占全部工业企业资产总额的90%以上。改革开放以后,国有经济比重不断下降,私营经济分布领域不断扩张,外资企业也逐渐进入国内市场,形

2、成现在多种所有制结构并存的局面。2008年底,国有、私营和外资工业企业总产值份额分别为33%、32%和35%,出现了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发展态势。  研究进展  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呈现出高投入低效率类似东亚增长模式的特征,未来中国能否继续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在理论界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尽管观点不尽相同,但普遍认为随着资本和劳动投入增长减速,未来中国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郑京海等,2008;张军,2012;蔡�P,2012)。自2009年以来,中国政府多次强调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发展从要

3、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是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根本途径。  相关的文献大多数有一个共识,就是国有企业效率较低,可以通过改制来提高企业的效率。刘小玄(2000)利用1995年全国工业普查的数据研究也发现,国有企业在各种所有制企业低于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国外三资和港澳台三资企业。姚洋和章奇(2001)利用1995年第三次工业普查的企业资料,在对12个大类行业中的14670个企业的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国有企业的技术效率远远低于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国外三资和港澳台三资企业。刘小玄(2003)还进一步研究了经

4、济改革中产权结构和市场结构对于产业绩效的影响,发现国有产权结构变量对产业绩效负相关,对产业集中率和规模变量正相关。胡一帆(2006)利用世界银行的调查数据,研究了公司绩效和所有制的相关关系,发现在法人股中只有私有法人股和公司生产率正相关。吴延兵(2012)利用1998-2003年省级工业行业面板数据得到了一致结论,吴延兵(2012)指出,公有产权属性特征作为由于国有企业的本质特征,国有企业不仅存在着生产效率损失,还存在着创新效率�p失。  也有一些企业对国有股权对企业绩效的作用进行了检验。Zhang等(

5、2001)对中国26个行业1996-1998年1838个企业的面板数据研究发现,对资本结构、税收和福利负担效应调整后,国有企业依然出现较差的财务绩效。Sun和Tong(2003)研究了634家上市国有企业1994-1998年的数据,发现国有股对上市公司绩效的负面效应。Hovey(2005)运用逐年分析法和1997-2001年的3835个观测值的混合回归发现,企业所有权与企业绩效有着负相关的相关关系。eng(1999)利用随机前沿分析法,对国内27各省市967个国有企业的调查数据研究发现,1986-199

6、0年这些企业TFP增长为-2.2%。孔翔等(1999)利用1990-1994年的统计年鉴数据研究也发现,部分行业的国有企业出现了TFP负增长或者零增长。第三类认为,1985年后TFP的增长放缓。Jefferson等(1996)研究发现,国有企业的TFP在20世纪80年代末有下降的趋势。李利英(2004)运用1980-1999年间对769家国有企业的样本调查数据,从长期变动趋势的角度,对这些企业的生产率进行测定,大多数样本企业的生产率一直保持增长态势,但90年代生产率的增长速度相比80年代有所下降。郑京海

7、等(2002)利用1980-1994年的769个国有企业样本数据发现,这些样本企业的技术效率普遍较低。郑京海等(2008)进一步发现,改革的措施往往导致对TFP一次性的水平效应。因此,我国需要适当调制改革方案来重点促进生产率的持续增长。  理论分析  从理论上来看,目前比较被大家接受的对不同所有制企业间的效率差异进行解释的理论主要有以下几种:  (1)公司治理结构论。现代企业的一大特征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Berle和Means,1932),形成了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委托-代理关系。正是因为这一特征,如何

8、使经营者按照所有者的权益来行动构成了现代企业的核心问题。依照现代企业理论和产权理论(Grossman和Hart,1986;张维迎,1995)的认知,公司治理结构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使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相对应,从而降低代理成本,保证股东利益的最大化,防止经营者与所有者利益的背离。在中国的经济转型过程中,国有企业在公司治理结构方面表现出重大缺陷。石磊(1995),郑红亮和王凤彬(2000)、Clarke(2003)等发现中国国有企业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