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763919
大小:58.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29
《语文教学应凸显语文的个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语文教学应凸显语文的个性 摘要:语文和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语文和语文教学的争论,从未停息。应当结合教学实际,从语言体验、人文责任、文本阅读、课型创新、教师素养五方面探讨语文学科的个性表现及其魅力。 关键词:语言体验;人文责任;文本阅读;课型创新;教师素养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历来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关于语文和语文教学的争论,从来也没有停止过。语文的性质是“工具性”还是“人文性”,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语文本身还是语文所承载的内容,语文课要“上什么”,又“怎么上”,等等问题,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所谓语文个性,“就是蕴涵在作品中的原汁原味,即通
2、过文字呈现出的优美画面、动人的情节和隐含在其中的深刻的哲理和高尚的情操等,这些,通过精妙的文字表露出来,它包含了文章的构思、文字的表述、主题的构建等方面”。语文课要切实表现出语文的个性,至少有这样两个指标:一是学生在经过学习后,能够品悟出作者蕴藏在文字和情节后面的独特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二是学生能够欣赏这种文字的表达美——明快或婉约,奔放或理性等,并由欣赏认同唤起学生自身的创造欲望。 一、语文个性与语言体验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这一门课是学习运用语言的本领的。”显然,没有对语言的体验、品味、积累、领悟,就不是语文。语文教学不可忽视语言这个本体。语文教学
3、的实践过程首先是一个语言教学的过程。“无论在我国还是外国,文学教育从来都是以语言教育为基础的”[1]。可见,语文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就是培养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对语言的学习、揣摩、品味,形成形象的感悟,实现思想的升华,达到审美的愉悦。 取法诵读,自古以来就是学习语言的重要方法。没有对语言抑扬顿挫的吟哦,没有琅琅的书声,语文课何见语文的味道?指导学生诵读,要读准字音,还要在节奏、韵律、情感等诵读技巧方面加以指导,力求在涵泳语言中让学生感受文字的优美、音韵的和谐、节奏的错落,进而感知作品的思想和形象,获得精神陶冶。 语言的学习需要积累,语文教师要用多种方法调
4、动学生对作品的语言形式加以揣摩、研究,品味文章特定的语言形式,认识作者的语言风格。上海复旦附中的黄玉峰说过,在记忆力特别旺盛的青少年时代,就应该背诵一些东西。这是语文的基础和本钱。的确,对于经典作品,语文教师应该花大力气让学生“背得下,默得出”,抓好语言学习积累的基本功。 语言的学习需要在感受中领悟,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就应当努力让学生直接获得语言的感受,要给学生充分感受语言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反复听读,在听读中从整体上感受文章的语言,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文章的脉络,而不能让他们在教师滔滔不绝的肢解式的讲读中被动地接受标准答案。如教学艾青的《我爱这土地》
5、,作者对侵略者无比的痛恨和对祖国无限的热爱,蕴涵在每一诗行之中,不认真揣摩每一句的语气、语调、重音、停顿,就不能体会到诗的深邃内涵。 语言与生活密不可分,语文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向生活学习鲜活的语言,要重视口语交际教学,指导学生通过语言的实践形成运用语言的能力。要努力构建有利于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对语言的训练和体验,实质是语文的个性使然,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培养和提高。 二、语文个性与人文责任 谢慧英先生说:“母语的学习必然承载着历史的、人文的复合因素,深刻影响着学生的精神世界。因此,从长远看,语文教育应
6、承担着改造国民素质、重铸人文精神的重任。认识语文教育必须超越实用主义的局限,从精神的开拓、从人的发展的高度去把握,才能领会语文包蕴的丰富内涵。” 语文学科是一方滋养人文精神的沃野。语文课程,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比如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较高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等等。语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过程,在语文实践中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就是增长知识、丰富情感、陶冶情操、培养健康个性与健全人格的过程。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本学科对于培养人的人文精神的独特优势,要通过本门学科的教学,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文化
7、底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语文,要对学生的做人、成长、发展负责,这是语文的一项根本职责。 语文教学对人文责任的实践,应自然而然地融合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之中,而不是为人文而人文的刻意作秀。只要语文教师转换一下思维的角度,就会发觉语文里的人文,俯拾即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洒脱,“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惆怅无奈,“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的清爽愉悦,这优美的语言、明秀的意境,是人文;《背影》中的父子亲情,《麦琪的礼物》中的贫贱爱情,《赠汪伦》中的明快友情,给了学生多少美好情感的陶冶,也是人文;屈原对理想的执著,范仲淹对社会的责任,《最后一课》里师生对
8、祖国的深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