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鹅湖之会”及哲学诗化的方法意义

略论“鹅湖之会”及哲学诗化的方法意义

ID:26748077

大小:54.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29

略论“鹅湖之会”及哲学诗化的方法意义_第1页
略论“鹅湖之会”及哲学诗化的方法意义_第2页
略论“鹅湖之会”及哲学诗化的方法意义_第3页
略论“鹅湖之会”及哲学诗化的方法意义_第4页
略论“鹅湖之会”及哲学诗化的方法意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略论“鹅湖之会”及哲学诗化的方法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略论“鹅湖之会”及哲学诗化的方法意义略论鹅湖之会及哲学诗化的方法意义一.L.    鹅湖之会是中国古代哲学史上一次著名的哲学辩论会。南宋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浙江金华的婺学代表人物吕祖谦出面邀集,意欲调解朱熹与陆九渊两派之间的学术争执,于是年四月下旬,吕祖谦至福建与朱熹相聚,五月底,朱熹陪同吕祖谦至江西上饶,陆九龄、陆九渊兄弟应约来到鹅湖寺,已是六月初。朱、陆双方辩论至此月八日方分手而归,参加会议的人员,还有刘子澄、赵景明、赵景昭,陆氏门人朱亨道、邹斌,吕氏门人潘叔昌以及福建、浙江、江西的

2、某些学者列席,算得上是中等规模的会议。当时的会议气氛比较紧张,双方各持其见。始听莹于胸次,卒纷缴于谈端,结果是不欢而散。鹅湖之争的中心问题是治学方法,涉及到哲学认识论问题。它的特殊之处,就在于辩论开始,是以诗的形式展开,以诗明道,诗与哲学相融通,这在中国哲学思想发展史上有其典型性。  朱、陆的鹅湖之争,首先从治学与修养方法上展开。朱熹认为一个圣贤之人,应格物致知,一旦豁然贯通了,就能处处符合天理。陆九渊则强调做人首先要先立乎其大者,就是说人的立场为第一,否定涵养修身。其实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是相

3、通的。他们都讲理,一个在我心中,一个在我之外,其内容指封建纲常。陆九渊既讲心即理也,又说此理充塞宇宙,天地鬼神且不能违异,况于人乎?这个心,超出了个人之心的范围,也就向客观唯心主义转化了。朱熹既肯定理是不依某一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精神,又提出心包万理,万理具于一心,不能存得心,不能穷得理。这样,朱熹的理同陆九渊的心,就殊途同归了。根据陆氏门人朱亨道说: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朱以陆之教人为太简,陆以朱之教人为支离。此颇不

4、合。也就是说,朱熹着重对外物的考察来启发内心潜在的良知。陆九渊主张先发明人之本心,不主张多做读书穷理的工夫,认为读书不是成为圣贤的必要途径。  在鹅湖会上,陆九渊之兄陆九龄做诗明确地表明他的观点:孩提知爱长知钦,古圣相传只此心。大抵有基方筑室,未闻无址忽成岑。留情传注翻蓁塞,著意精微转陆沉。珍重友朋相切琢,须知至乐在于心。诗的前两句说人有天赋道德之心,强调自古相传的不过就是这种本心。五、六句认为有天赋的本心,反对把力花费到注解诠释古代经典以探求精微大义上去。当陆九龄的诗念了一半,朱熹听出了意思,

5、就对吕祖谦说子寿(九龄字)早已上子静舡了也。即指出陆九龄与陆九渊是同一观点。接着陆九渊又和陆九龄诗一首:墟墓兴衰宗庙钦,斯人千古不磨心。涓流滴到沧溟水,拳石崇成泰华岑。易简工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沉。欲知自下升高处,真伪先须辩只今。陆九渊颇为狂妄自大,标榜自我为真学,而讥讽朱熹是伪学;宣扬践履务实才是靖国雪耻之道,指责朱熹的讲学传道是屋中架屋,是支离事业,无补于国事天下事。朱熹听了陆九渊的诗,大不高兴,讨论了三天,不欢而散。三年以后,朱熹和了陆氏兄弟一首诗:德业流风夙所钦,别离三载更关心。偶携藜

6、杖出寒谷,又枉篮舆度远岑。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只愁说到无言处,不信人间有古今。  这三首诗辩论的主题是为学之方。朱熹的方法是教人按照《大学》的要求,从格物致知做起,先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知识积累多后,自然达到豁然贯通的程度,然后由博返约,认识心中本具之理。陆九渊认为朱熹的这套方法未免太繁琐,因此,他主张应首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即首先树立伦理道德的本体,然后再去读书明理,就会一通百通了。对《中庸》中的尊德性而道学问,朱熹强调后半截,即道学问,陆九渊则强调尊德性这前半截。所以

7、,陆讥朱太烦琐,即教人为支离;朱讥陆为禅学,即教人为太简。陆九龄认为,自古以来,圣人相传的道统就是此心。此心千古不磨,亘古皆同,离开心犹如无址而成岑,没有地基而构筑房屋。陆九渊认为自己的心学终究要长久流传,并能发扬光大;而朱熹的理学则是支离事业,毕竟要沉没。所谓陆沉、支离事业是对朱熹的治学方法繁琐的讥讽,而易简工夫是陆九渊的自诩。朱熹经过三年的考虑,坚持了自己的学说,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而且以无言之说,讥陆氏兄弟为空门。  这场辩论虽然没有涉及更多的哲学本体论问题,也没有达到吕祖谦盖

8、虑陆与朱议论犹有异同,欲会归于一的初衷,但两家都明确了他们之间的分歧。其实,朱、陆治学方法的不同并非本质的歧异,而只是在如何去认识先验的理的途径上略有不同而已。当然,这与他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相联系,因而也表现了朱、陆之间哲学的基本分歧点。  鹅湖之会是吕祖谦以私人名义邀请召集的学术盛会,参加者多是当时学界名人,所以影响很大。八百多年来,学界研究鹅湖之会多是从三方面展开的:一是认识论,认为讨论的中心问题是治学与修养的方法,理学重道学问(我注六经),心学重道德性(六经注我),是易简功夫与支离破碎的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