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现状和特点分析论文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现状和特点分析论文

ID:26744801

大小:5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9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现状和特点分析论文_第1页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现状和特点分析论文_第2页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现状和特点分析论文_第3页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现状和特点分析论文_第4页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现状和特点分析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现状和特点分析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现状和特点分析论文摘要:近年来中国股票市场经历了一番大起大落,上市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再融资市场规模扩大,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再融资市场对市场的影响加深。以此为背景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现状与特点,结合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得出结论。关键词:上市公司;股权融资;股权分置企业再融资作为企业资金链的有效补充..,是企业生存和壮大的有效供给,可说一个成熟的企业再融资模式能为企业带来新的生命,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资本市场的逐渐完善,企业的成熟,一个完善、

2、有效、合理的再融资市场就成为稳定经济必不可少的环节。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凸现的特点就是偏好股权再融资,不仅股权再融资作为一种有效的融资手段,具有低成本、高融资额、稳定的优点,由我国资本市场的特点所决定,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在融资也体现出不同现状与特点。1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在融资相状证券市场的发展带动了我国再融资市场的融资规模,再融资制度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到2007年我国证券市场就筹资达8680.17亿元,其中A股首发筹资达4590.62亿元,股权再融资筹资3132.37亿元,是证券市场融资额的36%,相当于首发筹资的68%。截

3、至2008年2月20日,就有44家公司提出再融资预案,融资额达到2599.2亿元。其中,有35家公司提出增发计划,融资金额1791.38亿元;2家公司提出配股计划,融资金额27.3亿元;7家公司提出发债计划,融资金额780.6亿元。如果按43家公司来计划的话,意味着2008年2个月不到的时间内,上市公司再融资总额已经达到2594亿元,平均每家公司融资额为60.32亿元。而2007年全年,有190家上市公司实施再融资,总额达到3940亿元。平均每家公司融资额为21亿元。经过十年的发展,我国再融资规模已从1998年的338.

4、60亿元增长了近十倍,甚至在2004年、2005年超过了IPO融资的筹资额,我国再融资市场在不断的完善、发展。由图中可以看出,我国A股市场IPO仍然是融资规模最大的融资方式,而股权再融资方式则经历了由配股融资方式成为最大的再融资渠道,到配股、增发、可转债共同发展、从2005年起增发融资在几种融资方式中独占鳌头的局面。1998年以前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规模较小,融资方式单一,主要是以配股融资为主。由图中可知,自1998年,增发、可转债就得到了发展,逐年增加,再融资工具从单一的融资方式发展为配股、增发、可转债多种融资工具。20

5、01年,配股开始呈下降趋势,而增发、发行可转债开始呈增长趋势。到2005年,增发融资量已经明显高于配股、可转债的融资量,我国再融资形成以增发为主,配股、可转债为辅的再融资模式。2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特点我国上市公司存在强烈的股权再融资偏好,主要表现在:(1)我国股权融资额逐年增加,从1998年仅336.6亿元的融资规模到2006年的3132.37亿元,总体呈上升趋势。在上市公司再融资中,股权再融资所占比重较大,其规模几乎与IPO(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规模相当,已成为上市公司重要的资金来源渠道。(2)符合股权再融资条件的

6、上市公司大多更偏好股权融资方式,不符合股权再融资条件的上市公司也会创造条件进行股权再融资。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存在,同我国特殊的公司资本结构和证券市场制度有关,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往往呈现以下特点:①迎合再融资政策。我国证券市场成立较晚,再融资在西方国家已经是一种成熟的、重要的企业融资方式,很多再融资工具已经发展成熟,再引入我国市场。可以说我国再融资方式的产生和发展,都有国家政策的影响力。②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为大股东控制,小股东的利益易受到损害。企业再融资方式的选择在理论上遵循企业价值最大化原则。但在我国股权分置

7、的前提下,现实情况是,再融资方式的选择会牵涉到非流通股股东、流通股股东利益,而其各自利益往往并不一致甚至相互对立,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在股权融资方式选择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大小不尽相同,最终方式的选择是相关利益者博弈的结果。在我国,股权高度集中在非流通股股东手中,也就是说中国上市公司中非流通股股东具有绝对的控股权,上市公司以非流通股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会不断在市场中溢价进行股权融资,而根本不用考虑是否有投资项目,不用考虑投资项目收益率如何,上市公司募集来的资金较少投资于募集项目中,很多由公司临时寻找项目转投,或用于购买国债

8、和存入商业银行,更有甚者被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长期占用。股权分置时期上市公司的恶意融资行为,导致了上市公司的质量不断降低,流通股股东的利益不断受到侵害,最终结果将导致公司股价降到每股净资产甚至更低。根据在2002年证监会和经贸委联手进行的“上市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专项检查”显示:“大股东掏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