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的研究1导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贫困问题比较突出的国家。1978年底,按照我国政府划定的国家贫困线统计的农村贫困人口超过2.5亿人,占当时农村总人口的31%。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优越感的具体体现。随着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政府开始实施大规模减贫计划,我国贫困人口迅速减少。根据政府公布的贫困标准线,从1978到2010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由2.5亿减少到2688万,贫困发生率由30.7%减少到2.8%。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使如此多的人摆脱了贫困,我国在扶贫领域取得的成就无疑是史无前例的。我国反贫困
2、的巨大成功,主要是由于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坚定的扶贫政策。经济增长来源于经济制度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而积极的扶贫政策则离不开政府强大的资源动员能力和反贫困的决心。尽管扶贫成就巨大,当前我国扶贫任务在很多方面尚未完成,甚至在某些方面变的更加艰巨。首先,贫困人口的特征发生了变化。进入21世纪,剩余贫困人口体现出顽固性强,贫困程度深、致贫原因多元化,空间分布分散且脱贫成本高的特征,推动他们脱贫的难度明显增加,脱贫速度明显减缓。........2相关概念和研究理论基础2.1相关概念辨析收入标准的研究最为广泛,贫困线的确定方法也有很多,绝对贫困线的确定方法包括标准
3、预算法(又称市场菜篮子法)、恩格尔系数法(又称食物支出份额法)、马丁法等。相对贫困线的确定方法有比例法、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法(ELES)、平均收入法。具体计算方法如表2-1所示:在实际测算中,朗特里将购买起码的必需品所需要的收入定为贫困线,包括膳食、衣物、住房和取暖,他在20世纪初通过估算英国约克镇一个5口之家的工人家庭的最低生活必需品,认定贫困线为26先令,当时约克市的贫困发生率为10%1。8。此后,相对贫困的测度越来越受到关注,1979以来,英国将贫困线定义为“家庭收入低于收入中位数的60%”,英国长期贫困发生率基本都在20%以上。美国有两个版本的贫困
4、线,包括贫困线和贫困指南。贫困线由美国人口统计局公布,并根据不同地区城市消费者价格指数进行调整,2011年,其贫困线为22811美元。贫困指南由健康和人类服务部发布,2012年贫困线为26510美元。此外,美国贫困线考虑了家庭规模因素,不同的家庭规模采用不同贫困标准,上述两条贫困线的标准家庭规模都是四口之家。2.2基本公共服务与减贫的理论考察不论从何种角度研究反贫困,经济增长都是反贫困的主要和基本方式。我国扶贫开发模式注重经济要素投入,通过经济增长的涓流效应来带动减贫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实践证明,经济增长是反贫困的首要和基础性条件。本文研宄基本公共
5、服务推进减贫,应该通过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的减贫效应。此外,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为我国扶贫资金的投向提供了理论支撑,当前扶贫资金过度投资于经济领域,产生了很多问题,未来要转变资金投向,将更多资金投入到能够促进人力资本水平提高的基础教育、培训和医疗等领域。3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政策的国际借鉴和启示.................453.1各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政策的经验借鉴......454我国农村扶贫模式与反贫困政策转变........534.1我国农村扶贫模式的历史演进和[1][2][3]下一页ok3p;,优先提供对
6、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具有突出意义,对贫困人口自我发展影响最大的关键性基本公共服务项目,然后再扩展到一般性基本公共服务;从公共服务项目的标准上来讲,供给水平应由低到高,首先实现底线均等,保证基本公共服务在所有群体中的广覆盖性和可及性,然后逐步提高供给标准,扩展供给范围,将更多基本公共服务项目纳入保障范围;在推进地区均等化过程中,要遵循先区域内再全国的原则。受地区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影响,各地的财力水平差距很大,全国范围内的均等化难度极大,可行的策略是推进区域内均等,再实现全国范围内统筹兼顾。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之间差距极大,但在区域内部,各省市在自然环境、经
7、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政府财力水平、技术水平和贫困人口特征等方面都较为相似。因而,可以首先推进东中西部内部均等化,将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然后逐步缩小区域间差距,最终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大致均等。8.2减贫目标融入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主要措下一页施以往的扶贫工作在社会建构中处于边缘位置,在经济社会发展体系屮体现不足,财政资金对扶贫的重视程度不够。未来减贫是一个多元化的目标体系,政策干预重点应从经济角度考量向更综合的扶贫模式转变。解决我国贫困问题,不仅需要坚持开发式扶贫,更需要国家在制度设计和体系构建中体现更大的包容性I93。未来要推进综合性减贫制度建设,
8、政府应当在制定和实施任何一项公共政策时,都要考虑贫困人口需要。通过公共政策制定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