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现代西方哲学对当代中国之影响及其借鉴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现代西方哲学对当代中国之影响及其借鉴意义现代西方哲学对当代中国之影响及其借鉴意义 20世纪末期,现代西方哲学如潮水般涌入中国,对中国社会特别是青年群体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而今,曾经的尼采热、萨特热等虽已退潮,但其影响却依然显现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知中。现代西方哲学对现实社会的分析批判,以及它的传播方式、研究方式和对人的深切关怀,对我们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现代西方哲学;当代中国;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主流意识形态 现代西方哲学对当代中国之影响及其借鉴意义现代西方哲学对当代中国之影响及其借鉴意义 20世纪末
2、期,现代西方哲学如潮水般涌入中国,对中国社会特别是青年群体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而今,曾经的尼采热、萨特热等虽已退潮,但其影响却依然显现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知中。现代西方哲学对现实社会的分析批判,以及它的传播方式、研究方式和对人的深切关怀,对我们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现代西方哲学;当代中国;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主流意识形态 [中图分类号]B15[ 在科学主义思潮中,卡尔•波普最为中国青年人所认同和推崇。在波普看来,科学的发展是不断否定旧理论,创造新理论的过程;科学研究的目的不是证明其永恒性,而是
3、要找出其可证伪性。他对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大力提倡,非常契合青年人的情绪和心理要求。他提出的科学的本质是猜测和反驳、根本方法是试错法、要大胆地尝试,小心地求证、敢于犯错误、尽快犯错误、从错误中学习等一系列富于革命性、鼓动性的口号,曾引起青年人的强烈共鸣。人本主义思潮中的唯意志主义、存在主义、生命哲学等流派,都非常强调人的自由、创新与超越。萨特提出了存在先于本质的著名命题,将人的本质特征规定为自由和创造。在萨特看来,自为存在的人时刻处于变化之中,可以自由地决定其目前的处境,也可以否定其目前的状态。因此,自为的人永远不是什么东西,只是他要成为的东西;人
4、永远不会停留在过去和现在,人就是人的未来。萨特的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中国很有市场。如今,由于经济发展成为中国社会的中心议题,社会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多样,人们在日常生活领域已很少谈论哲学,更难得谈论尼采或萨特。但是,曾经的尼采热、萨特热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和改变却不容忽视。 当今的中国,洋溢着浓郁的变革创新精神。从年龄结构来看,当年对现代西方哲学推崇备至的人们,如今恰恰是中国社会的中坚力量。而作为社会中最富有生气的群体,青年人则始终是社会革新和进步的最积极因素。经过20世纪80年代以来现代西方哲学的熏陶,如今的中国青年不仅提倡竞争,追求创
5、新,甚至已经习惯于标新立异。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出生的所谓新人类,大都接受过或正在接受系统的现代教育,因而更容易接受新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更容易受到具有强烈主观主义、虚无主义、非理性主义倾向的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更喜欢反叛传统,敢于创新甚至冒险。然而,当正常的、合理的创新演变成超脱任何规范框架的恶搞时,如何对新人类们进行正确引导,使他们自我角色定位与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历史重任相一致,自觉地把自己塑造成堪当这一重任的一代新人?这成为直接关系中国未来发展的一个极为现实的社会问题。 二、现代西方哲学对当代中国人价值观念的主要影响
6、 20世纪80年代以前,价值这个概念在中国基本上是一个经济学意义上的范畴。如今,价值已在非经济学意义上被广泛使用。这种变化,与现代西方哲学对中国人价值观的影响有着直接的关系。 (一)从推崇集体至上到承认个体价值 中国传统价值观注重社会人格而非个体人格,习惯于从关系中去体认一切,认为每个人的命运都同群体的命运息息相关。几千年来,个体价值在中国一直是被忽视的,一切都是集体的,个人什么也没有。现代西方哲学所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思考个体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关注个人的生活世界,彰显作为个体的人的价值实现。 随着现代西方哲学中人道主义或人本主义思想的传
7、入,中国人原先那种立足于国家、民族、集体或阶级的抽象的人的观念受到了猛烈冲击,自我之人成为当代中国思想文化领域升起的新星。自我之人主张合理的自然权利,坚守自我的个体价值,强调个人的自主意识,注重自主的个人选择。20世纪80年代,有人把这种自我意识概括为一句话,即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而1980年《中国青年》杂志第5期发表的《人生的路呵,怎么越走越窄》所引发的广泛论争,对于唤起中国人对个体价值的认同有着特别的意义。 在这篇署名潘晓的文章中,作者提出了不同于传统价值观念和社会主流话语的思想观点,认为任何人都是主观为自我,客观为别人。就像太阳发光,首
8、先是自己生存运动的必然现象,照耀万物,不过是它派生的一种客观意义而已。潘晓对个体价值的反思在当时的中国青年中具有一定的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