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740727
大小:56.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29
《实施新课程必须树立辩证的教学新理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实施新课程必须树立辩证的教学新理念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中,广大中小学教师必须树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辩证的教学新理念。树立教学新理念,其内涵包括:教学是课程开发生长的过程;教学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不仅要重结果更要重过程;教学要关注人的可持续发展;教学是兼容百家、与时俱进的整合过程。 [关键词]新课程;新理念;可持续发展 虽然全国各地中小学校正在开展以通识培训为实施新课程前奏的培训活动,而且据报道有的地方已经取得一定实效,但笔者认为离实质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如何培训教师,使广大中小学教师转变教育教学理念,以顺利实施新课程,是当前教师培训中亟需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广大中小
2、学教师必须树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辩证的教学新理念 长期以来广大中小学教师在“应试教育”环境中,习惯了精英教育的那一套运作模式,其教学理念与“应试教育”相适应。当前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次伤筋动骨的改革, 它不像前几次改革那样,只是量的增减,这次课程改革除量的变化之外,更重要的是质的提 升,与之有关的教学模式、评价标准、教学观念等都要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如果广大中小学 教师不彻底转变教育教学理念,仍然按老一套“行事”,旧瓶装新酒,则这一次课程改革的效果很难预料,弄不好又要纠偏,甚至造成灾难。美国上个世纪20年代以杜威为首的进步教育运动之所以以失败而告终,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
3、是广大中小学教师当时并不理解进步教育之内涵,肤浅地学杜威,未能真正理解杜威的经验论思想(这种情形在当今我国教育界也大有人在,食洋不化,值得警惕)。杜威绝没有放任、纵容儿童之意,相反他要求教师具有高超的教育艺术,对儿童的敬重,并不为教师开辟一条容易而悠闲的道路,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育的任何改革,当然包括课程这样的重大改革(教育系统由教师、课程、学生三大结构变量组成),如果忽视了广大教师的作用,则必然导致失败。小学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必须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辩证的教学新理念,注重教师的培训和进修,消除教师在改革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障碍,提高教师对新课程的适应能力。这是课程
4、改革顺利进行和最终获得成功的先决条件。 二树立什么样的教学新理念 1教学不仅是课程传递与执行的控制过程,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开放、生动的生长过程 研究证明,课程与教学是一对矛盾,课程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课程观是主导因素,它决定教学观,进而决定教学改革的深度与广度。不过矛盾的双方是辩证的统一体,它们在一定的内外条件作用下互相转化。在传统的教学论系统中,“课程”被机械地理解为规范的教学内容,这种规范的教学内容是按学科编制的,课程成为学科或各门学科的代名词,于是课程变成政府或学科专家的行为,它规定学校“教什么”,“怎么教”。当然这也是应该的、正常的,只是传统教育将课程凝固化、绝
5、对化,认为课程仅是教学的方向、目标或计划,是在教学过程之前和教学情景之外规定的,教学过程只是忠实有效地传递课程的过程,而不应当对课程作出任何调整和改革。教师只是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则是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师生根本不敢越雷池半步。 新的课程改革试图打破这一不合理结构,课程将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 由专家研制走向师生共同开发(主要指校本课程)。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而更是“体验课程”(被教师与学生实实在在地体验到、感觉到、领悟到、 思考到的课程)。这表明,课程的内容和意义在本质上并不是对所有人都是相同的,即在特定的教育情境
6、中,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对给定的内容都有其自身的理解,对给定的内容的意义都有其自身的解读,从而对给定的内容不断进行变革与创新,以使给定的内容不断转化为“自己的课程”。这样教师与学生不再是外在于课程的,而成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与主体,他们共同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 2教学不仅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过程,更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所谓教学,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它是一种有机统一的整体。交往、互动与建构是教学的本质属性,而传统的教学观中将这一有机整体人为割裂开来,变成我讲你听、我问你 答、我写你抄,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这种教学的线性叠加模式丧
7、失了学生的独立品格,教师角色异化为遏制学生学的力量,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不爱学、越厌学,辍学的大部分原因盖源于此。 新课程观强调,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交往、互动、交流、沟通、启发、补充与构建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师生时时交换彼此的思考、经验与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 以丰富教学内容,获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真正实现教学相长,成为学习的共同体。师生将会人人参与、平等对话与整合意义上的建构,课堂将焕发出生命意义的光彩。这种变传统知识授受为师生知识建构,以及师生互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