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学典籍读书会

春秋学典籍读书会

ID:26739556

大小:376.17 KB

页数:32页

时间:2018-11-28

春秋学典籍读书会_第1页
春秋学典籍读书会_第2页
春秋学典籍读书会_第3页
春秋学典籍读书会_第4页
春秋学典籍读书会_第5页
资源描述:

《春秋学典籍读书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春秋學典籍讀書會一、研讀書籍:董仲舒《春秋繁露》以<玉杯>、<竹林>二篇為主二、研讀時間:民國九十三年四月十七日(星期六)下午二點至六點三、研讀地點:高雄師範大學和平校區文學大樓1F3103、3104教室四、研讀老師:蔡鴻江(國立高雄餐旅學院副教授)-1-7/7/202111春秋學典籍研讀內容壹、緒論一、研讀材料:二、研讀方法:三、研讀目的:-2-7/7/20212131貳、本文:甲<玉杯>—一、喪娶。二、春秋之法以人隨君以君隨天。三、《春秋經》論魯國十二世之事。四、人受命於天,有善善惡惡之性。五、魯文公是「出侮於外、入奪於內,無位之君」。六、六藝

2、功能及教學功效。七、《春秋經》好微言,其意貴志。-3-7/7/20213131乙<竹林>—一、《春秋經》所惡者是任力而不任德,驅民而殘賊之。二、說《春秋經》者,無以「平定之常義」而懷疑「變故」之贊美,則其大義可知曉。三、福之本生於憂而禍起於喜,此理於「人」最為切近。四、鄭祭仲許「宋」與齊逄丑父「殺其身,以生其君」。五、《春秋經》厭惡鄭悼公「居喪以伐人」。-4-7/7/20214131參、結論《春秋繁露》文體─問答式〈玉杯〉、〈竹林〉二文重點─1、禮。2、戰伐。3、敬賢。4、重民。5、善善。6、聖化。7、君子。8、為師者。9、伐喪。10、讓。11、人

3、。12、知權。-5-7/7/20215131一、喪娶─ (一)魯文公納幣逆婦過程:西元前627魯紀元魯僖公卅三年月份冬十二月春秋經公至自齊,乙巳(十一日)公薨于小寢(註1).公羊傳無何休注穀梁傳小寢,非正也。左傳冬,公如齊朝,且弔有狄師也。反,薨于小寢,即安也。-6-《春秋繁露》第二〈玉杯〉研讀心得報告7/7/20216131西元前626魯紀元魯文公元年月份冬十月春秋經公孫敖如齊(穆伯)。公羊傳無何休注書者、譏喪娶,吉凶不相干。穀梁傳無左傳穆伯如齊、始聘焉。凡君即位,卿出并聘,踐修舊好,要結外援,好事鄰國,以衛社稷,忠、信、卑讓之道也。忠,德之正也

4、;信,德之固也;卑讓,德之基也。-7-7/7/20217131西元前625魯紀元魯文公二年月份冬春秋經公子遂(襄仲)如齊納幣(註2)。公羊傳納幣不書,此何以書?譏。何譏爾?譏喪娶也。娶在三年之外。則何譏乎喪娶?三年之內,不圖婚,-----娶者大吉也,非常吉也。其為吉也,主於己,以為有人心焉者,則宜於此焉變矣。何休注穀梁傳無左傳襄仲如齊納幣,禮也。凡君即位,好舅甥,修昏姻,娶元妃以奉粢盛,孝也。孝,禮之始也。-8-7/7/20218131西元前623魯紀元魯文公四年月份夏春秋經(魯文公)逆婦姜于齊公羊傳其謂之逆婦姜于齊何?略之也。高子曰:娶乎大夫者,

5、略之也。何休注穀梁傳其曰婦姜,為其禮成乎齊也。其逆者誰也?親逆而稱婦,或者公與?何其速婦之也。曰:公也,其不言公,何?非成禮於齊也。曰,婦有姑之辭也,其不言氏,何也?貶之也。何為貶之也?夫人與有貶也。左傳逆婦姜於齊,卿不行,非禮也。君子是以知出姜之不允於魯也。曰:「貴聘而賤逆之,立而廢之,棄信而壞其主,在國必亂,在家必亡。不允宜哉。詩曰:『畏天之威,于時保之。』敬主之謂也。」-9-7/7/20219131備註1、小寢:燕寢。按:寢室,古代天子有六寢,正寢一,燕寢五;諸侯有三寢,正寢一,燕寢二。春秋時期,諸侯及其夫人死於正寢,為得其正。正寢一曰路寢、

6、大寢。燕寢一曰小寢。2、納幣〈即納徵〉:《儀禮‧士昏禮》言婚禮有六:(1)納采─採擇女也(2)問名─問女之姓氏,歸以卜其吉凶。(3)納吉─卜於廟而吉,派人至女方告吉。(4)納徵─派人納幣以定婚也。(5)請期─決定婚期。(6)親迎─往迎婦。-10-7/7/202110131(二)詰難者提出質疑守喪三年,實際僅廿五個月。魯文公經過四十一個月(三年五個月)才娶婦。娶婦時已非喪期,何以《公羊傳》魯文公二年要說「譏喪娶也」。-11-7/7/202111131(三)董仲舒答辯:1、春秋之論事,莫重於心志。2、「娶婦」要先「納幣」,魯文公「納幣」在守喪期間,是以

7、謂之「喪娶」。3、《公羊傳》不批評魯文公秋祫祭之事(魯文公二年秋八月,625BC),反而評論「喪娶」,是因為魯文公在二年冬天(625BC)守喪時「納幣」這完全是無「肌膚之情」(父子情感)。4、禮之所重者在於其志。志敬節具則知禮;志和音雅則知樂;志哀居約則知喪;是以《公羊傳》批判魯文公「喪娶」是在於其心志。5、心志為本質,玉帛、辭令、鐘鼓、衣服等事物為文飾。本質文飾兩者兼備則禮節完成。若不能者則寧有本質而無文飾。6、孔子立新王之道,明其貴志而反利,見其好誠而滅偽,此為孔子評論周代重視「文飾」之弊病。-12-7/7/202112131二、春秋之法—以人

8、隨君,以君隨天 春秋之義—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西元前662魯紀元魯莊公卅二年月份冬十月春秋經己未(二日),子般卒公羊傳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