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淮北市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淮北市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摘要分析了目前淮北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以为当地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安徽淮北 淮北市位于安徽省北部,苏、鲁、豫、皖4省交界处,地处中纬度地区,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淮北市是以煤炭、电力为主,轻工、建材、纺织、酿酒等行业协调发展的能源工业城市,但也是水资源相对短缺的能源基地和新型的工业城市。随着淮北市的水管体制改革的推进,治水、管水理念的日益深化,水利建筑设施的不断完善,促使淮北市防汛抗灾工作有很大的提高,水资源管理逐步加强,水生态环境
2、得到有效的保护和改善。近年来,坚持从淮北市的实际出发,把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作为基础工作,以水利改革与发展为动力,围绕水利建设和管理,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勇于探索,大胆创新,不断强化水资源管理与保护,为淮北的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淮北市在2004年被确定为安徽省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城市,2006年11月又被水利部确定为国家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城市。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节约用水、城镇集中供水水源地的水质安全保护、改善水生态环境都已成为新时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和利用的热点问题[1]。随着人口的增加,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淮北市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日趋突出
3、,如何合理开发和优化配置水资源,以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研究的重要课题[2]。 1淮北市水资源概况 淮北市土地面积2741km2,总人口212万。据近几年资料统计,该市多年平均降水量844.3mm,水资源总量8.341亿m3,可开发利用量4.083亿m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398m3,仅为全国人均水平的1/6、世界人均水平的1/24。淮北市地表水资源较为贫乏,尤其是市区闸河、龙岱河、肖濉新河季节性河流,非汛期及偏旱、干旱年份基本干枯见底。市南部濉溪县境内,南沱河、浍河来水面积较大,地表水资源相对较丰富,境内下游建有徐楼、四铺闸,兴利库容2000万m3。 2淮北市
4、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对策 2.1节约用水,建设节水型社会 节水具有节约宝贵的水资源和减少水质污染的双重意义,按照淮北市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合理调整工农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建设节水灌溉工程,加强对城镇生活用水的管理,降低输水管网漏失率,采取多种措施改变目前城市公共用水浪费现象,对高耗水产业要制定出严格的管理规范,遏制其盲目发展。同时,加强对企业自备水源的管理,计量到井、责任到人。淮北市被列为全国节水试点城市,在积极开源的同时,大力推行节约用水,在保证农业灌溉总用水量略有增长的前提下,通过采取各种节水措施,使农业灌溉有效利用水系数提高到0.55~0.65,保
5、证粮食安全,搞好新农村建设。同时,加强对城市工业和生活的节水管理,工业重复利用率提高到65%~75%,工业万元产值取水量下降至60~50m3以下。本着先地表水后地下水、先当地水后外调水、节水和中水回用并举的原则,对工程配套、管理体制、水价政策、运营模式等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论证,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求得最大的综合效益[3]。 2.2调整产业结构,适应水资源地区分布 目前淮北市的工业结构正在进行调整,工业中心已经向东、南部转移,已在临涣镇建设了新型工业园区,要发展质量效益型、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工业,积极推广清洁生产和中水利用的研究,大力发展环保产业,严格限制科技含量低、耗
6、水耗能大、污染重的工业企业污水排放量,大力发展现代水工业,实现水的产、供、销、回收与再生一体化。农业方面,要调整农作物的布局,多种植耐旱作物,如棉花、大豆、花生等,还山育林,扩大井灌区范围,减少河灌输水损失,多种果树,节约水资源,增加经济收益。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工业和城市用水需要,淮北市正在开展水资源综合规划、采煤沉陷区综合利用规划、淮水北调工程规划,以提高水资源的供水保证率。2.3加强水环境保护,注重生态经济建设 淮北市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任务艰巨,目前的污染物主要来自上游及当地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应着重抓好以下4个方面:一是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建设项目要严
7、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从源头上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4];二是要进一步加大环保基础设施资金投入,加快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三是要强化环境监督管理,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制度,按照排污费高于污染治理成本原则,足额征收排污费,以提高企业治理污染的积极性[5];四是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率,对化工、印染、酿造等重点水污染行业推行清洁生产工艺,实施清洁生产审核。 2.4改革水资源管理体制 改革水资源管理的指导思想是建立对全市防洪、水资源供需平衡和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