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读―精读―深读”的任务驱动型教学策略初探

“泛读―精读―深读”的任务驱动型教学策略初探

ID:26679037

大小:52.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8

“泛读―精读―深读”的任务驱动型教学策略初探_第1页
“泛读―精读―深读”的任务驱动型教学策略初探_第2页
“泛读―精读―深读”的任务驱动型教学策略初探_第3页
“泛读―精读―深读”的任务驱动型教学策略初探_第4页
“泛读―精读―深读”的任务驱动型教学策略初探_第5页
资源描述:

《“泛读―精读―深读”的任务驱动型教学策略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泛读―精读―深读”的任务驱动型教学策略初探[摘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泛读―精读―深读”的任务驱动型教学策略是以扩充阅读量为前提,调动写作兴趣为目标,通过运用一系列的阅读与写作策略,引导学生同文学作品进行深度对话,形成独特体验,并在任务驱动的动态生成中实现教师、学生与多篇文本的沟通,增加学生的文化积累,提升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实现课堂效益最大化。在此基础上,可根据不同的课型内容,从“主题阅读,横向延伸”“支点突破,纵向深拓”“知人论诗,观照古今”等几个方面实施该教学策略。中国7/vie  [关键词]泛读精读深�x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1009-5349(2016)2

2、4-0188-02  2017年全国高考将进入新的模式,有关专家认为:今后的语文教学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加强语文基础学习厚度,重视培养良好的文化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1]而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的常态是仅局限于对课本教材内容的解读,这不利于打破学生阅读的眼界,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更不能拓宽学生的思维。因此,践行“大语文”的教学观,创新语文课堂教学形式,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成了广大一线教师努力去实践的方向。基于这种认识,笔者在教学中初步实施了“泛读―精读―深读”的任务驱动型教学策略。  “泛读―精读―深读”的任务驱动型教学策略是指在语文教学中以任务驱动为出发点,为积累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按照“

3、不动笔墨不读书”原则,以浸入式、阶梯式的阅读方式促进学生读写结合,实现课堂效益最大化。它以精准解读教材文本为核心,以课前整体泛读为基础,以拓展深化阅读为延伸,在课堂中发掘教材文本与其他相关或相似文本的结合点,以一篇课文为中心带动多篇文章或中长篇文章的阅读,扩充学生的阅读量,注重阅读由点到面的辐射范围和由浅入深的解读程度,引导学生同文学作品进行深度对话,形成独特体验,并在任务驱动的动态生成中实现教师、学生与多篇文本的沟通,实现阅读与写作的有效结合。  “泛读”资料是教师事先挑选出来的阅读资料,是提供给学生课前进行自主阅读的经典美文。选材原则是以“精读”为支点,侧重选取同一主题、同一作家及背景的系

4、列文章。对“泛读”资料的解读侧重整体感知,淡化偏重形式的分析性操作,发扬意会性阅读的优良传统,通过整体观照,初步了解作品风格、时代背景,达到对精读文章思想内容或语言风格等的正确综合,活跃学生思维。  “精读”资料是粤教版中的教材内容。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可根据授课篇目从某一个局部或某一方面进行深入揣摩,引导学生在整体感悟文本的基础上,结合“泛读”资料从某一角度进行有深度的研读探究,达到从感性进阶理性的目的,在“泛读”的整体感知基础上进一步发散思维,提升逻辑思维与读写能力。  “深读”资料是引导学生课后去拓展延伸的阅读内容。“深读”资料的选材注重思辨性和人文性,尽量避免对作品或作家作出平面性

5、和片面性的解读,引导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看待作家作品。在此基础上能将自己辩证化的认识形成一定数量的文字,最后通过阅读平台进行分享交流,达到“获取、加工、传递信息”的深阅读效果,使课终的“整体”比“泛读”时的“整体”内涵更丰富、感悟更深化。  在实际教学中,根据不同的课型内容,初步开展以下策略研究。  一、主题阅读,横向延伸  针对主题有些抽象隐晦的文章――小说、散文类,可以以“精读”篇目的主题为核心,选取同一主题的文章展开横向延伸式“泛读”和“深读”。小说、散文类文章一般宣扬真善美、惩戒假丑恶,所以从主题切入可纲举目张,准确理解。具体实施中是将“精读”文本与“泛读”文本放在一起分析、研究,透过现

6、象看本质,在交互式阅读中抓住不同文本的异同之处比较阅读,并能根据文本中提供的时代背景,在深入理解情感和主题后形成书面文字。比如笔者执教粤教版必修1《拣麦穗》一课时,因为现在的学生很难理解大雁和卖灶糖老汉之间那份至纯至美的真情,更不能体会在那特定的年月(1967―1977年)里作家们在作品中对爱与美的共同呼唤与追求,因此可以结合散文单元教学落实“意境美”“哲思美”的单元要求,围绕本课“领会散文情感美”的核心目标,以读促写。课前选择了铁凝的《惦念》和王安忆的《花匠》两篇文章为泛读资料,并设置了以“触动心灵的那份温情”为中心的片段写作任务;课堂上集中思考“《拣麦穗》一文中‘我’和老汉之间的感情为什么

7、能够如此打动人心?”问题,初步体悟文本中流露的人与人之间至真、至善、至美的纯朴感情。再分享阅读《惦念》和《花匠》的批注式读书笔记,结合教材内容分析这些文章共同的主题:作家们对人和人之间真情的呼唤,最后介绍文革刚刚结束的时代背景,学生一下子豁然开朗。其中唐卓淇同学在班上与同学分享到:  悠悠钟长鸣,浓浓情久续。《惦念》中姜师傅的爱恐是随着他的钟声永远不灭了,寄住在这文章里,等更多的人来传承。这口钟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