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678342
大小:68.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1-28
《社会实践结构性巨变与城市基层共同体的重构——社会学视野下社区建设的“中国经验”(1986-201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社会实践结构性巨变与城市基层共同体的重构——社会学视野下社区建设的“中国经验”(1986-2012)彭莉莉黄家亮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逐渐解体,我国城市社会实践发生了一系列结构性巨变,这使得旧有的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单位制逐渐被新型社区体制所取代。相对于西方自下而上的社区发育实践来说,我国社区建设走的是一条独具特色的道路。理论界必须具有高度的理论自觉意识,认真对待我国社区建设的实践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中国特色的社区理论。本文从历史背景、历史使命、实践历程、实践模式等方面入手,梳理了我国社区建设的内在逻辑,并初步概括出社区建设的“中国经验”
2、。关键词:社区建设;中国经验;国家治理单元;社会生活共同体;理论自觉如果从1986年我国民政部正式提出“社区服务”的概念算起的话,我国社区建设的探索之路已经超过四分之一个世纪了;如果从2000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正式提出在全国全面展开社区建设算起的话,我国大规模的社区建设也已经走过10余年了。然而,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我国社区研究者的一个基本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那就是尽管社区建设搞得热火朝天,但总感觉其与我们观念中的社区不是一回事,或者说与我们通常所接受来自西方的社区理论相差甚远。要解决这种理论与实践的背离,就必须认真对待我国社区建设的实践和经验,深入梳理和总结
3、社区建设的“中国经验”,而不能仅仅停留于戴着西方社区理论的有色眼镜来指责中国社区建设的实践,甚或削足适履,拿中国社区建设的实践去适应西方的社区理论。这就要求我们确立起高度的理论自觉意识,重新反思我国社区建设的实践历程和内在逻辑,并在此基础上逐渐构建出中国特色的社区理论。这是我国社区研究者的重大历史使命,本文就是试图进行这样一种尝试。一、城市社会实践的结构性巨变与我国社区建设的历史使命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经历了从“单位-街居制”到“社区制”的历史变迁。改革开放后,城市社会实践的结构性巨变把社区从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的边缘推到了中心地位,并赋予了我
4、国社区建设的双重使命。(一)“单位-街居制”的运作模式单位制源于中国共产党在战争年代建立的针对“公家人”的供给制度,即对包括党群团体、军队、政治机构和公营企事业单位成员在内的公职人员一律实行供给制,其范围逐渐扩展到衣、食、住、行、学、生、老、病、死、伤残等各方面,依照个人职务和资历定出不同等级的供给标准。这一管理体制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使党保持充分的动员能力,从而保证了党和军队的强大战斗力。[i]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党的组织系统向一切社会组织延伸,这种“公家人”管理模式得以延续,并发展成为适应计划经济体制、融政治、经济、社会功能于一体的特殊社会组织形式单位制。[
5、ii]我国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全方位地纳入到了工厂、机关、企业、学校等“单位”的轨道,由单位解决城市居民的一切问题。在单位内,各类劳动组织根据国家的总体计划对劳动者进行劳动分工,进而按照一定的标准向他们分配所需要的社会资源,向他们支付各种生活必需品,并组织他们开展本职工作之外的政治和社会活动,同时对他们实行较全面的管理。[iii]从城市生活空间结构看,“单位制”的最大特征就是生产空间与生活空间重叠,一个单位就是一个小社会,基本能够满足单位成员从摇篮到坟墓的所有需求。[iv]从社会资源配置模式看,单位制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行政制”,即通过政府的行政力量按照单位和
6、单位成员的行政级别自上而下配置资源。单位制的建立使得国家实现了对体制内人员的有效管理,实现了国家对基层社会的有效整合。但是,单位制发挥作用的范围是仅仅限于有单位的人,为了对于大量游离在单位之外的人员(如社会闲散人员、民政救济和社会优抚对象等)进行有效管理,街居制应运而生。[v]1954年12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和《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条例》,第一次用法律的形式确立了我国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的性质、地位、作用和设置。到1956年,全国各地相继完成了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两级组织的组建工作,从此“街居体制”和
7、“单位体制”一起共同构成了我国城市社会的基层管理体制。在“单位-街居制”的架构之下,“单位制”和“街居制”经过一段时间的齐头并进、各自发展、平衡运行后,单位制逐渐占据上风。大致从1958年后,随着社区单位化和单位社区化双向运作速度的加快,单位社会进入全盛时期,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到“单位”,而游离于单位之外的人群越来越少,“街居制”越来越萎缩,到“文化大革命”时期,社区被彻底边缘化。[vi]因此,可以说在计划经济时期,“单位”是居于主导和中心地位的,而“街居”则居于辅助和边缘地位。(二)城市社会实践结构性巨变与“社区制”的兴起以单位制为主街居制为辅的城市基层管理
8、体制是与计划经济体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改革开放后,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