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代青年“精神早衰”现象

浅析当代青年“精神早衰”现象

ID:26643568

大小:5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8

浅析当代青年“精神早衰”现象_第1页
浅析当代青年“精神早衰”现象_第2页
浅析当代青年“精神早衰”现象_第3页
浅析当代青年“精神早衰”现象_第4页
浅析当代青年“精神早衰”现象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当代青年“精神早衰”现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当代青年“精神早衰”现象摘要:青年作为当代社会中最活跃、最有朝气的群体,在思维方式和处事逻辑上却过早地“老”了,其“精神早衰”现象的形成是历史文化、社会环境、体制机制、经验导向及个人性格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其解决需要全社会及青年自身共同的努力,也对以服务青年为宗旨的共青团组织提出了一定要求。中国3/vie  关键词:当代青年;精神早衰;共青团  2013年,互联网上发起一则关于80后“暮气沉沉”的大讨论,随即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研究者多认为,青年一代过早地“衰老”了,除了无休止的“怀旧”和“叹老”,他们还出现了一些精神危机的共性,不那么像年轻人了[

2、1]:他们有学识、有智慧,看上去很成熟,待人接物恰如其分,说话谈吐深思熟虑,让人挑不出毛病,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那就是少了份天真烂漫,少了年轻人本该有的朝气和锐气。本文将从现象概述、形成原因及解决措施三个方面浅要剖析当代青年“精神早衰”现象。  一、现象概述  “早衰症”是一种罕见的临床医学病症,又称“儿童早老症”。患病儿童身体衰老过程较正常快5至10倍,样貌像老人,器官很快衰退,生理机能下降。  当代青年在思维方式和处事逻辑上过早地“老”了。他们戴上“成熟老练”的面具,将之作为铠甲,也作为武器,助他们在社交中无往不利,在职场上披荆斩棘;他们变成了精致的利己主义

3、,更多讲求的是适应这个社会,而不是拿出青年人特有的优势,去改变和创造。更加辩证地说,朝气蓬勃、敢想敢为是和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相辅相成的两方面。不可否认,精神早熟在一定程度上是教育的成功,是青年素质提升的表现,但过分强化后天习得的世故而丢失了本心的一面,实际就是“精神早衰”。  二、形成原因  当代青年“精神早衰”的形成有一定的原因,笔者认为,是历史文化、社会环境、体制机制、经验导向及个人性格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文化影响  阴阳概念始终是中国文化的本源;几千年来,作为统治思想的儒家也把中庸称为至德,作为君子的最高德行。沿用至今,华夏儿女已把阴阳相协

4、和中庸之风,演变和内化为“用中”的处世态度和处事哲学,倡导恰如其分、过犹不及;另一方面,中式文化教育的弊端,造成青年对权威的被动接受和盲目服从,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固有文化气质的引导下,青年更加容易过早成为一个“圆融听话”的人。  (二)环境制约  生存压力变大也是造成青年“精神早衰”的直接原因。当代80、90后青年,尚未毕业就进入了最难就业季的阴云,城市生活节奏加快,房奴、车奴、卡奴横空出世,拼爹盛行……长期处于生存的焦虑状态,又经常性地处于社会之秤不公平的一端,导致青年安全感普遍缺失,对社会大环境乃至对他人的信任度下降――在艰难的生存环境中,他们选择

5、明哲保身,便不得不让自己成熟世故起来。  (三)体制弊端  国企和政府体制相较外企、私企,更加讲究论资排辈和社交人脉,能力并不一定是决定青年发展的决定因素。在非良性的竞争体制下,青年的优点和成绩往往被弱化,错误往往被放大。这导致了青年不愿出头、懒得扛红旗,得过且过;另一方面致使青年在工作和为人处事上如履薄冰、步步为营,不敢犯错误,仿佛一失足成千古恨,说错一句话、做错一件事,便在领导或同事心目中拉入黑名单,在体制内永无翻身之地了。  (四)经验误导  经验往往是比书本知识更受用的行为指南。当青年人想要站出来,无所顾忌表达自己的时候,当他们想向人生挥拳的时候,就会有一

6、位被称为“规则”的老者出现,“他”语重心长地劝诫,“孩子,你太年轻了,没有经验,冲动是魔鬼!”青年人眨眨眼,收回了几欲挥出的拳。  三、解决措施  大环境的积极调整当代青年的“精神早衰”现象,归根结底反映的是国民在急剧转型年代的生存状况和精神状况。一些80后青年指出,“我们不缺本心,缺的是被接纳、被理解和被原谅。”这就需要政府、企业、学校乃至全社会共同努力,不断优化环境,努力实现机会均等化和竞争的公平化,消弭不良社会环境和风气带给个体的无助和压力、精神上的迷茫以及认同感的缺失,给青年立足之地、成长之地。  共青团的积极引导共青团是青年人最亲密的伙伴,引航青春、育人

7、铸魂是共青团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青年“精神早衰”现象的出现,便对以引领和服务青年为宗旨的共青团组织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提供了更广阔的服务空间。要求共青团组织能够根据“精神早衰”青年的群体性特征,借鉴相关青年自组织的成功经验,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引导,同时积极为青年“有朝气”、地成长创造条件,搭建平台。  青年思想的转变尽管在导致青年“精神早衰”的原因中,外因占大部分,但要改变这种现象,主动权却始终在青年自身。社会转型是个缓慢的过程,体制改革也非一日之功,共青团组织、各类群体对青年的帮助更是在不断地摸索和渐进提升中,但青年人要重拾自己关于青春的信仰,却在朝夕之间。

8、青年人要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