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636426
大小:5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8
《乳腺增生性疾病的治疗探讨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乳腺增生性疾病的治疗探讨【摘要】目的对科学的治疗乳腺增生性疾病进行探讨。方法通过收集我院门诊及普查病例的治疗资料并参考有关治疗乳腺增生性疾病的文献记录。结果乳腺增生病有一定的恶变率,我院统计的为全部病例的1.5%,高度怀疑行手术治疗,其他要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的“恐癌症”,不必要服长时间的药物,治疗2-3个疗程,消除症状后嘱患者定期复查即可。结论要用科学的治疗方法区分乳腺增生症和乳腺增生病,重视不典型增生,避免过度治疗。【关键词】乳腺增生病过度治疗手术乳腺增生病是妇女乳腺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常见于25—50岁的妇女,目前诊断及治疗无一定的规范,临床常存在过度治疗。
2、1资料及方法1.1临床资料我院2004-2009年7538例门诊及普查病例。1.2文献资料(略)。1.3诊断标准参照中国中医药外科学会乳腺病专业委员会2002年讨论修订的《乳腺增生病诊断,辨证及疗效评价标准》。1.4症状与体征(1)乳房有不同程度的胀痛、刺痛及隐痛,可放射至腋下、肩背部,可与月经情绪变化有相关性,连续3个月或间断疼痛3—6个月不缓解。(2)一侧或二侧乳房发生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形态多样的肿块,肿块可分散于整个乳房,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与皮肤或深部组织不粘连,推之可动,可有触痛,可随情绪及月经周期的变化而消长,部分病人乳头可有溢液或瘙痒。(3)排除初潮前小
3、儿乳房发育症,男性乳房发育症及乳房良恶性肿瘤。1.5辅助检查(1)钼钯X线摄影征象:增生处密度增高,可见团块状、条索状、云雾状;或呈现广泛密度不均匀,密度增高影,可见散在或粗大钙化点。(2)B超:可见增生乳腺组织增多,增高增强的反射波,结构紊乱,有的腺体呈光条或光斑回升区,如遇囊肿形成时,也可形成小区域的液性暗区。(3)乳腺纤维导管镜。(4)穿刺细胞或组织学检查。2治疗2.1首先向病人做好健康宣传工作,解释清楚乳腺增生病能不能“断根”问题,消除恐癌症,注重心理调节,让患者正确面对压力,尽量做好避孕工作,避免接受多次流产。2.2中药方剂治疗见中药专家的研究。2.3可用一些
4、中成药加用三苯氧胺治疗2—3个疗程,大约1-2个月左右,解除症状后定期复查。2.4如有手能触及的大囊肿,行穿刺后加三苯氧胺口服3个月,定期复查。2.5可做2—3个疗程的理疗。2.6手术如高度怀疑局部腺体有不典型增生,需做乳腺区段或扩大的区段切除;经反复多次穿刺而无效的囊肿需手术切除。3结果根据我院的7538例乳腺增生的治疗情况看,均为女性,年龄31—55岁。有203例高度怀疑癌变行手术治疗,其中有41例为乳腺癌,71例为不典型增生,占全部病例的1.5%。经病理证实后均行相应的治疗,这112例病例中有91例合并有囊性增生,占81%。其余7335例病人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
5、的“恐癌症”,配合药物及理疗2—3个疗程,无明显症状后嘱患者定期复查并随访,半年以内未发现癌变。4讨论4.1区分乳腺增生病和乳腺增生症乳腺增生病又称乳腺结构不良,是乳腺主质和间质不同程度的增生与复旧不全所致的乳腺组织在数量和形态上的异常,既非炎症也非肿瘤,其发生与女性内分泌失调相关,是最常见的乳房疾病。一般分为单纯增生,腺病样增生与纤维囊性增生病三类[1]。乳腺增生症属于乳腺结构不良的早期病变,此病表现为疼痛并有肿块。此病有自限性,属于生理变化的范畴,只要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消除恐癌症,可不治自愈。4.2区分乳腺增生病和不典型增生乳腺增生病已如上述,而不典型增生是一个病
6、理性的诊断,是在乳腺增生病的基础上,腺管和腺泡上皮可增生成复层,细胞形态有明显的异型性,核分裂常见,其细胞排列极向紊乱,形成灶性原位癌或伴有少量浸润癌[2]。姜军根据Page的分级标准将乳腺导管和囊泡上皮细胞增生程度分为三级,其中1级为一般性增生,Ⅱ-Ⅲ级为不典型增生,是从良性向恶性过渡的中间细胞,不典型增生程度愈重,细胞超微结构愈接近癌细胞,在X光下有时有恶性钙化灶。4.3乳腺增生能否“断根”问题正常的乳腺生理便是随着月经周期有反复的增生和复旧的过程,乳腺增生病的治疗本身只是缓解症状,调理内分泌失调,并不是断根消除乳腺组织,若需断根则需全乳切除,所以,进行“断根”是不
7、实际的,也是没有必要的。4.4乳腺增生的恶变问题乳腺囊性增生病与乳腺癌之间存在着比较密切的关系,乳腺囊性增生病上皮增生发展为间变,最后癌变。在治疗时应较为慎重,如果年龄大于40岁,乳房疼痛的方式改变而且不随月经周期变化,且单侧发病呈结节状,则应区段切除送病理,如证实有不典型增生或恶变则行进一步治疗。参考文献[1]林毅,唐汉军.现代中医乳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3-108.[2]吴祥德,董守义.乳腺疾病诊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16-22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