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621228
大小:5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8
《实用教案——《咬文嚼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山东省平邑第一中学高一(I)语文组吴国强课题咬文嚼字学习目标1、在理清文意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分析评价,借鉴吸收。2、深人体会作者“文字和思想感情有着密切的关系”的主张。3、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习惯,培养“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的精神。学习重点分析评价课文的观点学习难点写作技巧(将简单的内容表现得摇曳多姿)教具多媒体课件预习指导1、选出注音无误的一项(D)A下乘(cheng)岑寂(cen)付梓(zi)锱铢(zizhu)B没镞(mozu)咬文嚼字(jiao)咀嚼(jue)嚼舌(jiao)C蕴藉(yun)累积(lei)憎恶(ze
2、ngwu)便宜(pianyi)D尺牍(du)灞桥(ba)剥啄(zhuo)清沁肺腑(qing)2、下列解释有误的是(B)A援引:引用不求甚解:很深刻咬文嚼字:比喻斟酌B尺牍:书信一川烟草:一片平地付梓:刻字C蕴藉:含蓄拘礼:限制游离:不确定的3、辨析词语:①斤斤计较——锱铢必报②顺畅——通畅③简洁——简练4、浏览课文,画出下列词语:1.援例2.锱铢必较3.斟酌4.词藻5.蕴藉6.付梓7.尺牍8.陈言务去作家作品朱光潜,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石、孟实,安徽桐城人。1916年考入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中文系,次年进入香港大学,主攻教育学;19
3、22年毕业后,在上海中国公学和浙江上虞春晖中学任教;1925年入英国爱丁堡大学学习;1929年毕业,转入伦敦大学,以论文《悲剧心理学》获文学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回国前的主要代表作《文艺心理学》、《诗论》、《谈文学》、《西方美学史》等,开华人美学研究的先锋。解放后,他一直是北大教授。其所著《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迄今无人敢代他的地位,无作品敢代替此书。他早年就读爱丁堡大学时写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民国时期出版业的一大景观。文化大革命中,他蹲在牛棚里翻译了百万言的黑格尔的《美学》。朱光潜脚踏着中西文化,穿
4、越20世纪,与苦难中奋斗的中国一同走过从前。他的一生是一部浅近而深奥的大书。我们对他的理解,只限于现在阅读的《咬文嚼字》,相信通过今天的阅读,同学们一定回收益匪浅。课文题解“咬文嚼字”的“嚼”是斟酌的意思,这个成语的含义是:①形容过分推敲字句。②形容掉书袋或买弄才学。③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题目的含义则是:对文学作品的语言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态度,只有这样,才能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4山东省平邑第一中学高一(I)语文组吴国强课文结构一(1-4):从不同角度举例说明文字和思想的密切关系。二(5-7):在课文第一部分
5、的基础之上具体谈作法。三(8):在前两部分论证的基础上,指出了阅读与写作所要追求的最高目标——一“达到艺术的美”,并进一步强调为了达到此目标应养成的习惯——“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第一部分第一层(1、2段):更替文字,意味不同。第二层(3、4段):增减文字,意味不同。第1段,第一个例子,体会“你这”与“你是”两种句式的区别。(学生讨论,试组一些句子,逐个体会,再看课文中的论述。)教师明确:从表面上看,两个句子的区别只有一个字,但表达效果不大相同,初步说明文字与思想是有关系的。另外,文章从一个例子引入正题,
6、使得作者观点更具有说服力。第2段:又举了《水浒传》和《红楼梦》里的例子,对“你这”句式进行进一步推敲(让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明确:这一段从表面上看是在辨析“这”与“是”的区别,为下一部分引出作者观点作必要铺垫。第3、4段,论述了咬文嚼字的真正内涵,并以《史记》为例。指出要重视思想和情感的需要。以上三个层次之间是层层递进的关系。第二部分第5段举“推敲”的例子论证“炼字”要注意思想情感。并指出“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第6段,指出“炼字”的难处在于字义的把握,尤其是它的联想意。第7段,从反面论证联想的误区。即所谓“套板
7、反应”。如果说第一部分是在讲述“咬文嚼字”的内涵及为什么要“咬文嚼字”,那么第二部分则主要沦述如伺“咬文嚼字”,在“咬文嚼字”的过程中要避免哪些问题。第三部分在前两部分论证的基础上,指出了阅读与写作所要追求的最高目标——一“达到艺术的美”,并进一步强调为了达到此目标应养成的习惯——“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中心论点本文的中心沦点是什么?A.必须“惟陈言之务去”B.推敲文字是为—厂语句通晓漂亮C文学是艰苦的事D.无沦阅读或写作,都必须有——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明确:答案应为D.C基未切入正题,B项不是本文要阐述的
8、主要问题,A项是推敲文字的具体方法,只有D项是作者反复沦证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分析评价1.如何评价“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这种观点?学生讨论。教师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