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通识教育教学研讨会

大学通识教育教学研讨会

ID:26576559

大小:811.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1-27

大学通识教育教学研讨会_第1页
大学通识教育教学研讨会_第2页
大学通识教育教学研讨会_第3页
大学通识教育教学研讨会_第4页
大学通识教育教学研讨会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学通识教育教学研讨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通識教育教學研討會美國華僑史課程設計─提昇大學基礎教育凌林煌博士/副教授大學通識教育教學研討會─提昇大學基礎教育☆獎助/補助機構單位/中華民國行政院僑務委員會/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辦學校單位/國立中山大學高屏地區通識教育中心☆舉辦日期地點/中華民國91年6月6日/國立中山大學圖書資訊大樓11樓☆美國華僑史課程設計凌林煌博士/副教授國立中山大學新制通識教育課程AHistoryoftheOverseasChineseintheU.S.A.本課程專用教學網站位址(URL)http://www.general.nsysu.ed

2、u.tw/linhuang/oca11通識教育教學研討會美國華僑史課程設計─提昇大學基礎教育凌林煌博士/副教授請由此進入TheMassacreoftheChineseatRockSprings,Wyoming,U.S.A.清季美國石泉慘案,1885/9/21本課程榮獲中華民國行政院僑務委員會中華民國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獎/補助經費及人力-教學助理執行期間:中華民國91年2月1日~92年1月31日敬致謝忱歡迎光臨!!自2002/2/28起,您是第個參觀的朋友計畫主持人/課程負責人:國立中山大學共同科凌林煌副教授網頁製作:蕭志

3、宇同學11通識教育教學研討會美國華僑史課程設計─提昇大學基礎教育凌林煌博士/副教授美國華僑史課程設計http://www.general.nsysu.edu.tw/linhuang/oca凌林煌博士國立中山大學共同科歷史學程副教授http://www.general.nsysu.edu.tw/linhuang/大綱一、緣起二、課程設計流程圖三、教學目標四、預期成果五、教學資源六、課程內容、進度與閱讀文獻七、教學方法八、教學評量方式九、教學評量類別、標準、比率十、結論-教學經驗分享一、緣起一、緣起在現代科學和科技革命的劇

4、烈衝擊下,當代人類社會不斷持續急遽蛻變,所謂「現代化」(Modernization)并「全球化」(Globalization),遂成為「沛然莫之能禦」的當今時代潮流,朝辭台灣污雲間,彈指之間,億里地球一秒還,「地球村」(GlobalVillage)業已隱然成形,先哲「老死不相往來」的「寡民小國」,恐將成為遙不可及的烏托邦(Utopia)!由於國內高級中學太早實施分流教育,益以大學分系過早,遂衍生各種流弊。影響所及,中華民國大學生之知識廣度,日漸狹窄,因此,渠等大多目光如豆,急功近利,好逸惡勞,既形成「見樹不見林」之偏頗

5、現象,更遑論彼輩能見及其賴以生存之大小環境。中華民國教育部有鑑於此,先由其顧問室推行人文社會科學教育整合型課程改進計畫,例見凌林煌(民國89年9月),《中國大陸問題探究—跨院科系所科際整合型系列通識教育課程》,教育部顧問室八十九會計年度人文社會科學教育改進計畫研究報告書,高雄市:國立中山大學共同科,約700頁;凌林煌(民國90年10月),《中國大陸問題探究—跨院科系所科際整合型系列通識教育課程》,教育部顧問室九十會計年度人文社會科學教育改進計畫研究報告書,高雄市:國立中山大學共同科,約900頁;凌林煌(民國90年10月

6、),《台灣當代問題探究—跨院科系所科際整合型系列通識教育課程》(一),教育部顧問室九十會計年度人文社會科學教育改進計畫研究報告書,高雄市:國立中山大學共同科,約300頁;凌林煌(民國90年10月),《台灣當代問題探究—跨院科系所科際整合型系列通識教育課程》(二),教育部顧問室九十會計年度人文社會科學教育改進計畫研究報告書,高雄市:國立中山大學共同科,約600頁;凌林煌(民國90年10月),《台灣當代問題探究—跨院科系所科際整合型系列通識教育課程》(三),教育部顧問室九十會計年度人文社會科學教育改進計畫研究報告書,高雄市

7、:國立中山大學共同科,約300頁。11通識教育教學研討會美國華僑史課程設計─提昇大學基礎教育凌林煌博士/副教授續由其高等教育司推動提昇大學基礎教育計畫。國立中山大學為響應此一計畫,特由梁定澎教務長主持規劃一科際整合計畫─高屏地區通識教育中心報部,詳見西灣通識教育論壇網站,位址:http://www.kpgec.nsysu.edu.tw/。荷承教育部審核通過,本課程即為此一計畫之一子課程。因限於篇幅,玆依序簡列本課程之相關課程設計變項─課程設計流程圖、教學目標、預期成果、教學資源、課程內容、進度與閱讀文獻、教學方法、以及

8、教學評量方式、類別、標準、比率如次:二、課程設計流程圖運用系統探究(SystemsApproach)法課程設計流程圖圖一、美國華僑史課程設計流程圖資料來源:凌林煌(民國90~91年),美國華僑史課程專用教學網站,中華民國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提昇大學基礎教育計畫-高屏地區通識教育中心/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獎助大學校院開設華僑事務課程計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