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问题”学生教育管理对策研究

高校“问题”学生教育管理对策研究

ID:26566904

大小:5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7

高校“问题”学生教育管理对策研究_第1页
高校“问题”学生教育管理对策研究_第2页
高校“问题”学生教育管理对策研究_第3页
高校“问题”学生教育管理对策研究_第4页
高校“问题”学生教育管理对策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校“问题”学生教育管理对策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校“问题”学生教育管理对策研究[摘要]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高校学生生源质量多样化,加之互联网多媒体时代对学生的影响,使学生的思想状况日趋复杂,“问题”学生也逐年增多,做好“问题”学生的工作是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底线,如何正确有效的教育引导“问题”学生,使之健康成长,成为当今学生工作者的重要课题。中国4/vie  [关键词]问题学生;教育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1671-5918(2015)19-0056-02  doi:10.3969/j.issn.1671-59

2、18.2015.19.028[本刊]http:∥.hbxb.  一、“问题”学生的界定  所谓“问题”学生相关学者认为是指那些个体性格、情感意志、思维方式等方面暂时偏离常态,往往表现为道德水平低下,学习成绩落后,行为习惯不良等,需要通过矫正教育干预的特殊学生群体。  二、高校“问题”学生的分类  通过调研近年来沈阳地区部分高校“问题”学生的案例,根据具体案例对“问题”学生进行分类,大致可分为心理障碍型、学习困难型、道德缺失型、行为异常型等多种类型。  三、高校“问题”学生的成因分析  通过调研,针对不

3、同案例对每种类型的成因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出“问题”学生形成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目前国际形势纷繁复杂,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与西化渗透,社会热点问题不断,社会腐败问题的滋生,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直接影响了学生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使得部分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发生改变,学生变得责任感、使命感缺失,理想信念、道德观念淡化,加之社会就业竞争压力变大,导致大学无用论情绪在部分学生中流传,影响学生正确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致使“问题”学生突显。  (二)

4、学校教育偏离的影响  重专业教育,轻思想教育。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等教育要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的根本任务,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民族精神、人文素质及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教育,而部分高校过于看重学校的学科建设与专业教育,将主要精力都用在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的培养,往往忽视了大学生的心理诉求与思想教育,使得各高校各类“问题”大学生数量呈上升趋势。  重事务管理,轻行为引导。按国家相关要求,高校按师生比1:200配备辅导员,但现实中,一部分高

5、校的辅导员配备仍高于这一比例,辅导员面对的是每天繁杂的、大量的事务性工作,充当着教学干事、宿舍管理员、保卫干事、行政干事等多重角色,成为各项事务的通知员、协调员,难以腾出时间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难以一对一的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真正有的放矢的开展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和行为引导工作,使得学生的思想工作表面化,很多“问题”学生没有得到及时的干预和引导。  (三)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人在童年时期不同阶段发展得顺利与否对以后的人格将有重大影响,特别是童年时代的欲望满足和挫折与人格形成发展的

6、关系密切。他的人格发展理论特别强调童年经历对人格形成的影响,重视父母对儿童的态度,这对于人格发展是很有意义的。从目前所了解的“问题”学生成因来看,绝大多数“问题”学生与家庭成长环境和家庭教育环境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有的家长过于溺爱学生,一切以孩子为中心,使得学生养成了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的性格,受到一点点挫折就承受不住,产生了畸形的心理;有的家庭父母的人格不健全,家庭矛盾突出,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性格养成,促使“问题”学生形成。因此,“问题”学生的很大的成因在于不良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导致学生人格发展的不

7、健全。  (四)学生自身条件的影响  学生生理条件及个体性格的形成,成为问题学生的隐性因素。个体差异是产生问题学生的潜在因素,学生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家庭,有着不同的经历,是具有独特性的个体。他们在生活习惯、个性心理、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方面存在着一些差异。这些差异是问题学生产生的诱因;另外,人际认知的偏差及人际交往技能的缺失也是问题学生产生的一大因素。  四、高校“问题”学生教育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良好的、健康的家庭教育环境是预防和减少“问题”学生的根本措施之一,家庭

8、教育中,父母应该学习并掌握孩子每段时期的心理发展特点,深刻意识到父母的教育引导对于孩子性格养成的重要作用,减少促使不健全人格形成的因素对孩子的影响,讲究家庭教育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努力造就健全人格的孩子。此外,在大学期间,家长决不能放手不管,把孩子的教育管理问题全部推给学校,大学期间,正是学生三观确立,性格养成的重要时期,家长更应该多关心、多关注孩子的学业、生活中的各类问题,帮助孩子共同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二)建立健全动态预警机制  建立并完善心理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