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情视角下的青少年道德培养探微

移情视角下的青少年道德培养探微

ID:26559290

大小:5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7

移情视角下的青少年道德培养探微  _第1页
移情视角下的青少年道德培养探微  _第2页
移情视角下的青少年道德培养探微  _第3页
移情视角下的青少年道德培养探微  _第4页
移情视角下的青少年道德培养探微  _第5页
资源描述:

《移情视角下的青少年道德培养探微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移情视角下的青少年道德培养探微论文关键词:青少年移情道德培养   论文摘要:移情是道德教育的基础和源泉,能够使青少年获得道德动机,产生道德行为,并促进青少年的道德发展。将移情引入道德教育领域,是为了充分发挥移情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一、移情的内涵移情}e}}Y)可以界定为一种替代性的情绪反应能力,是既能分享他人晴感,对他人的处境感同身受,又能客观理解、分析他人清感的能力,是个体内真实或想象中的他人的情绪状态引起的并与之相一致的情绪体验。一般意义上的移情,是通过对它本身的多种丰富意义进行抽象化,对处在不

2、同领域移情内涵的心理本质的一种概括。我们不能仅仅把移情作为一种心理品质来看待,而应进一步把这种情绪变化的过程看成是一种替代性情绪和情感反应的能力。移清就是个体根据真实的或想象中的他人的情绪和情感状态,引起与其一致性的情绪和情感体验的过程u7。如果用通俗的话来解释移清的含义,就如狄尔泰所言的“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使自己与他人之间暂时消除心理隔阂,是体验并理解他人的情绪和情感的心理过程。移情的含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主体感知、分析、评价、调控他人情绪、情感的能力。二是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体

3、会他人投射给自己的情绪并产生共鸣,同时主动接受这种,yL灵感染”并较为恰当地运用到人际关系中去的能力。这两个方面可以说既有主观上的“感人之所感”,即表示同情的一面;又有客观上的“知人之所感”,即表示理解的一面。道德移情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亲社会道德动机,它促进了大部分的亲社会行为的产生和发展,并相应地在一定程度上阻止攻击行为,而且道德的源头可以从移情中去获得。霍夫曼曾说过,移情是有助于维护社会联结、促进人际友好关系建立的一种心理手段。移情是道德判断和道德推理的基础,移情水平的高低,影响着人们道德价值观的

4、形成。二、移情在青少年道德培养中的作用1.移情有助于促进青少年产生利他性和亲社会的道德行为心理学研究证明,移情是利他行为的重要促进因素。移情在青少年利他行为培养中具有动机功能和信息功能。移情能建构自己同他人的情感体验,与他人的幸福有普遍联系,是社会行为的源泉。移情对利他主义行为的影响是通过“移情一同情一利他主义行为”这一模式来实现的。研究结果表明,移情作用与利他主义有关,但这种关系是复杂的,即助人效果不是由移情直接确立,而是由道德的压力及唤醒水平所预测。高移情者的道德清感更多地受内在因素的影响,并具

5、有自律性,表现出更多的自我调节能力。青少年的移情水平越高,在具体道德行为中的情感反应就会更多地从自身或从自己的内部出发考虑问题,就会更容易对他人的遭遇产生难过、同情等积极道德情感,更易对他人给予帮助;而移情水平越低,则越会产生消极的道德清感,更易对他人的遭遇表现出得意、幸灾乐祸的情感,而较少做出助人的行为。移情一旦产生,会使青少年更多地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从他人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因而具有较高道德移情水平的人往往具有较强的道德敏感性,有较高的是非辨别水平和角色扮演能力。移情体验会成为个体采取助人或补

6、偿行为的动机力量,促使个体去做助人或补偿的亲社会行为。2.“移情”使教育工作更容易进行,有利于巩固教育成果道德教育的对象都是活生生的个体,有着极其丰富的内心世界。人们的内心世界虽然归根结底是客观世界的反映,但由于内心世界掺和了主观因素,内心世界的变化往往同客观世界的影响并不同步、不对应,内心世界具有更大的复杂睦和潜隐图Z]V,不了解复杂和潜隐的内心,科学、正确的判断和决策就无从谈起,更不用说去获得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了。育人的过程应该是师生心灵的碰撞与交流的过程,而非简单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7、”,应该把二者结合在一起来运用[[3]。教师应从移情人手,经常“将心比心”地去了解、体验、分享学生的情感,影响他们的精神世界,使之获得更大的亲近感、信任感和共鸣感,然后再通过与之平等的方式去讲述道理,将会取得更好的育人效果。在许多时候,学生需要的仅仅是教师的鼓励和表扬,希望被教师认同和理解。这时,教师需要进人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的精神需要,使他们感受到你给予他们的温暖和爱,通过双方在心灵和情感上的共鸣,促进学生从服从到认同、接受,再到内化、升华。在教育的过程中,任何教育都可能引起受教育者情绪上的

8、变化,如果教育者不理解受教育者的情绪感受,不体会受教育者的情绪变化,不能根据受教育者的情绪反应来调整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方法,洲}容易陷人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经验主义的泥潭,导致受教育者产生厌恶、逆反心理。通过移情,教育者可以感受、体验、分享到这种变化,并能据此灵活、科学地调节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从而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正常、有效地开展。3.移情有助于青少年道德的内化,增强道德判断能力道德内化是指个体将社会道德要求转化为个体内在需要和动机的过程,是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