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

ID:26555343

大小:2.06 MB

页数:50页

时间:2018-11-27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_第1页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_第2页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_第3页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_第4页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必修(Ⅲ) 专题一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 孔子、孟子、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儒学思想 儒学成为正统思想(3)宋明理学朱熹的理学思想(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考点清单复习策略一.一条线索:即儒家思想的发展变化。1、春秋--孔子创立,核心为“仁”。------产生2、战国--孟子发展,将“仁”发展为“仁政”,进一步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发展3、秦---

2、焚书坑儒----走向低谷4、西汉--董仲舒吸收法、道两家,“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维护大一统。---确立正统5、汉末至隋初—受到佛道冲击—陷入困境6、隋唐—儒学复兴8、明朝--严格八股取士、儒学地位空前强化,儒学发展到“心学”阶段。9、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批判地继承,儒学新发展7、两宋--朱熹吸收佛道两家、形成理学。2.恰当运用两个观点,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和“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出现到后来成为封建社会主流思想,到明

3、清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后产生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充分说明了中国历史的演变历程,同时证明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理论的正确性。3.注意把古代思想家的主张放在具体历史背景下分析评价;要与现实社会联系,体会古代思想文化成果的现实意义。考点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 孔子、孟子、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概念解析: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4、争鸣”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一、代表人物1.孔子核心思想:“礼”:维护周礼,贵贱有序。“仁”:仁者爱人,为政以德。中庸思想。保守性民本思想教育方面:①教育对象:“有教无类”,开创私人讲学,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②教育目标:“成人”,“君子”,全面发展。③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注重言传身教。④教学内容:“六经”。五经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

5、里一直是官学和私学最基本的教材。政治观主张“为政以德”,以德治民,用德教化,逐步改良政治,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宇宙观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一)儒家2.孟子仁政:民本:提出“民贵君轻”对孟子和荀子的评价: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3.荀子哲学:“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等唯物思想提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比较孔子孟子荀子同仁的思想爱人仁政仁义民本思想以德治民民贵君轻君舟民水异人性论性相近性善论性恶论孔子、孟子、荀子主要思想的异同儒学对后世的影响1.

6、对中国:①政治:奠定了中国封建政治的理论基础,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②教育:改变了以往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为教育的推广创造了条件。私学的形式也保证了中国文化连续不断的发展下来。2.对亚洲甚至世界产生影响:汉朝以后,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明清后,传到西方。1.老子的哲学思想:1).“道”是万物的本源,是老子思想体系的核心。2).辨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但可以互相转化3).方法论:以柔克刚,以弱胜强(二)道家2、庄子无为而治1)把道作为最高的原则,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2)强调事物自生自

7、化,提出了“齐物”的观点,即齐一万物,任何事物本质上相同,没有区别。3)提出了“逍遥”的人生哲学,即对事物变化采取旁观、超然的态度。4).政治主张:无为而治2法家的政治实践诸侯国魏国楚国韩国齐国秦国变法国李悝吴起申不害邹忌商鞅(1)李悝变法:李悝主张用严酷的刑罚确立起新的以集权为特征的政治秩序.(法家的典型主张)所著《法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1.主要特点奖励耕战、严刑峻法(三):法家---以法治国(2)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废井田承认土地私有;重农抑商;连坐;焚诗书,明法令,禁游学(3

8、)代表人物韩非:吸收道家思想,将法家理论系统化;加强君主集权、奖励耕战、及时变法。3、影响①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起到了重大作用。②两汉以后,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家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兼爱非攻 非乐非命尚贤尚同  节用  节葬3、主张春秋战国百家争鸣2、治国思想(主旨):兼爱非攻刻苦俭朴自我牺牲讲求功利反对侵略战争,维护和平提倡节约人财物力反对命运之说,主张强力从事不分贵贱,使用德才兼备的人政令.思想.言行等要与圣王的意志相同一反对奢侈浪费,主张勤俭节约反对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