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想象与文化身分的建构──论西西的《飞毡》与董启章的《地图

历史想象与文化身分的建构──论西西的《飞毡》与董启章的《地图

ID:26552305

大小:62.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1-27

历史想象与文化身分的建构──论西西的《飞毡》与董启章的《地图_第1页
历史想象与文化身分的建构──论西西的《飞毡》与董启章的《地图_第2页
历史想象与文化身分的建构──论西西的《飞毡》与董启章的《地图_第3页
历史想象与文化身分的建构──论西西的《飞毡》与董启章的《地图_第4页
历史想象与文化身分的建构──论西西的《飞毡》与董启章的《地图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想象与文化身分的建构──论西西的《飞毡》与董启章的《地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历史想象与文化身分的建构──论西西的《飞毡》与董启章的《地图(一)前言:(1)历史的物质条件以前的人相信历史的循环,现在的人相信进步,这是一种对历史的想象投射……历史的想象要透过一定的「物质」条件建立起来。博物馆、记录片、史籍、地图、小说和电影在在地承载历史,又被历史想象规约着(梁文道,8)一九九七年六、七月间的「回归」前后,香港的艺术中心举办了一个题为「九七博物馆:历史、社群、个人」的展览,分别以图像、文字、对象、录像和装置艺术等各项媒体,书写、记录和想象香港一百五十三年的殖民地历史,意图以香港本土的生活记忆与文化想象,抗衡官方属于大中华民族性的历史叙述;1上面引述的一段话,便是

2、梁文道为这个展览写在场刊上的前言。梁文道的论述,带出两个重点:历史具有想象性的成分,而同时它又是存在于物质的建构之中。历史的存在,是基于人为书写的结果,书写的结果,是遗留下大量的物质记录和证明──  历史想象与文化身分的建构──论西西的《飞毡》与董启章的《地图(一)前言:(1)历史的物质条件以前的人相信历史的循环,现在的人相信进步,这是一种对历史的想象投射……历史的想象要透过一定的「物质」条件建立起来。博物馆、记录片、史籍、地图、小说和电影在在地承载历史,又被历史想象规约着(梁文道,8)一九九七年六、七月间的「回归」前后,香港的艺术中心举办了一个题为「九七博物馆:历史、社群、个人」

3、的展览,分别以图像、文字、对象、录像和装置艺术等各项媒体,书写、记录和想象香港一百五十三年的殖民地历史,意图以香港本土的生活记忆与文化想象,抗衡官方属于大中华民族性的历史叙述;1上面引述的一段话,便是梁文道为这个展览写在场刊上的前言。梁文道的论述,带出两个重点:历史具有想象性的成分,而同时它又是存在于物质的建构之中。历史的存在,是基于人为书写的结果,书写的结果,是遗留下大量的物质记录和证明──  历史想象与文化身分的建构──论西西的《飞毡》与董启章的《地图(一)前言:(1)历史的物质条件以前的人相信历史的循环,现在的人相信进步,这是一种对历史的想象投射……历史的想象要透过一定的「物

4、质」条件建立起来。博物馆、记录片、史籍、地图、小说和电影在在地承载历史,又被历史想象规约着(梁文道,8)一九九七年六、七月间的「回归」前后,香港的艺术中心举办了一个题为「九七博物馆:历史、社群、个人」的展览,分别以图像、文字、对象、录像和装置艺术等各项媒体,书写、记录和想象香港一百五十三年的殖民地历史,意图以香港本土的生活记忆与文化想象,抗衡官方属于大中华民族性的历史叙述;1上面引述的一段话,便是梁文道为这个展览写在场刊上的前言。梁文道的论述,带出两个重点:历史具有想象性的成分,而同时它又是存在于物质的建构之中。历史的存在,是基于人为书写的结果,书写的结果,是遗留下大量的物质记录和

5、证明──无论书写的方法是文字还是图画,无论留下的记录是书本还是影像;但反过来,这些在时间历程中不断遗留下来的物质记录,又会不断成为历史延续性书写的材料,而在这种循环再造的关系中,历史的书写和阅读,便是依靠人类想象力的串连、再现和建构。因此,历史是想象性的,它的想象性是它真实的基础,而它的物质存在,是其内容的承载与规范;换句话说,历史不同的物质形态,开展了不同的想象性空间,例如梁文道指出的博物馆、记录片、史籍、地图和小说等,这种种不同的物质存在,因应其各自的物质条件和特性,以及曾被赋予的书写痕迹,便会展开了不同的历史诠释和意义。当人们汲汲于追寻自身的历史意义时,不过是为了要在时间里寻

6、找线性的叙述、在空间里寻找横切的探索,以及在这当中的个人位置,这种在历史时空里寻找个人立足点的做法,便是「文化身分」的议题了。早在一九七四年至七五年间,西西在她的连载小说《我城》里,已经指出香港是一个祇有「城籍」而无「国籍」的地方(143)。西西的话语,牵引的是有关香港的文化身分问题,所谓祇有「城籍」而无「国籍」,一方面反映香港「大都会」的(cosmopolitan)形态和性格,另一方面则隐喻了香港在「九七问题」涌现之前、及「九七回归」莅临前后,政治及文化认同上的困境。对于一个祇有「城籍」而无「国籍」的地方,到底该如何重塑它的身分内容、历史发展的渊源与轨迹?这篇论文,目的就是要在这

7、种文化身分的认同危机与历史想象的意义上,讨论两本写于九十年代的香港作品:西西的长篇小说《飞毡》及董启章的《地图集:一个想象的城市的考古学》。前者以童话的书写方式与寓言的结构,重塑香港自世纪初开始百多年以来的社会图像,后者则借用对地图的阅读和考察,编写个人的历史想象。借用梁文道的话语,作为「历史」的物质建构,如地图、小说,本文的重点是要探索西西的《飞毡》与董启章的《地图集》,如何在历史书写的循环关系里,建构香港的文化身分。(2)「文化身分」的定义何谓「文化身分」(cul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