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域化与文学的前景问题

球域化与文学的前景问题

ID:26551484

大小:53.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27

球域化与文学的前景问题  _第1页
球域化与文学的前景问题  _第2页
球域化与文学的前景问题  _第3页
球域化与文学的前景问题  _第4页
球域化与文学的前景问题  _第5页
资源描述:

《球域化与文学的前景问题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球域化与文学的前景问题 如果在对全球化的理解中加入地理的或地域的维度,那么我们容或能够更准确地指出,所谓“全球化”也就是“球域化”(glocalization),是“全球化”与“地域化”的双向互动,是罗伯逊所说的“普遍的特殊化”与“特殊的普遍化”,是想像的“普遍性”在现实中的“特殊化”和具体化。这就是本文的任务,从“球域化”这一特别的角度,探讨全球化时代文学(这里取广义的文学概念)的前景问题。  虽然“球域化”这一怪词并不能给“全球化”带来什么新异的内容,因为全球化原本就是球域化,但是就其对全球化运动中“全球化”与“地域化”之张力的着意彰显来看,应该说,它确

2、是有其独特的表现力的。根据汤姆林森在其《全球化与文化》一书的介绍,学界多有人从“解域化”或“解地化”、“移地性”的角度把握全球化。无论这些措辞的侧重点有何不同,对于我们有意义的是,它们都将“全球化”与“地域化”对垒起来,突出了全球化的本质特征;更进一步,这从而也就为我们研究全球化对文化的影响提供了线索。  “文化”一词就其原始语义来说与土地有关,意指在一定的土地上耕作、培育、修造和教化,因而“文化”最先一定是“农业文化”,与此相对立,游牧没有“文化”或根本就不是“文化”。也是在这一意义上,吉登斯将“地点”以及对地点的依赖作为前现代社会即农业文明的基础之物,而

3、现代性或现代性全球化的特点则是“脱域”,他解释,该词“指的是社会关系从相互作用的地域语境中‘抽离出来’及其跨越了无限之时空距离的重新组织”。汤姆林森盛赞,“对于理解现代性之内在的全球化本性,以及更宽泛地讲,对于把握全球化的文化经验,这都是一个重要的观点。”  同样是在这一意义上即在地域性之于文化的基础性决定上,《共产党宣言》把“片面性和局限性”等贬义词加在“民族”、“地方”及其“文学”的头上,而歌德也曾以轻蔑的口吻说:“民族文学在现代算不了很大的一回事”。这种对地域文化的蔑视代有传人!在当今的文化论战中,如阿里夫·德里克所发现,“人们常常根据文化观念将地域范

4、围的文化特征视为落后的标志,然后以此为借口来迫使他们向全球化和民族化的文明‘开放’。”德里克反对这样的观点,他坚持“文化是一种以地域为基础(而不是以地域为界限)的现象。”确乎如此,所有的文化都是地域性的,立足于某一特定的时空点,过去我们称之为“历史性”或“历史局限性”。原因很简单,文化是人的创造物,而人的创造活动都一定发生于具体的时间、地点;或者哲学地说,如果将“文化”作为一种理论的观视,那么它必须有一具体之视点。我们可以变换视点,但永远不可能不要视点。胡塞尔的“先验自我”尽管不够那么主体间性,但也只能是任其“惟我论”去了,否则就会造成对人本身的取消。  既

5、然文化是地域性的,而“全球化”无论在其现代性或者后现代性维度上都是“解域化”的,那么“全球化”对“文化”和文学的影响就是对作为其基础的地域性的影响。  就其现代性维度言之,全球化在其早期阶段即初期的资本主义之主要目标就是解除农民与土地以及更一般的意义上人与确定地域的联系,根据工业生产的需要重组这种传统的关联及其方式。想一想英国工业革命“羊吃人”的历史,托马斯·哈代笔下因现代生产格局之形成而致流离失所的农民,西方现代文学的“乡愁”以及“异化”等主题,海德格尔对久被遗忘了的“栖居”(Wohnen)的呼唤,那是终有一死的人在大地上的存在方式,最后再掂量一下孟子所言

6、“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在前现代社会环境之于伦理而政治(孝悌、王道)的重要性,那么“土地”、“地点”或者“地域性”对于人类的深长意味当不难致解。许多人认识到,“地域意识是人类存在的一部分。”或者,“人性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人与地域的意义关系。”地域既有自然的基础,更兼人为的创造,例如,汉语的“家”和德语的“Haus”即双关着自然与人文的意义,具体言之,“家”乃“居处之所”,即《说文》所谓者,“家,居也”;但又是居所的延伸或提升,是“家”之所居或所出之人,因而成一社会单元;兴许在造字之初,“家”即具此双重涵义。建造一座房屋,同时就是创造一种“家”

7、的感觉;扩大而言,人们在此“地域性”中找到安全、归属、认同以及团结的形式。前现代社会当然并不缺乏流动性,如宦游、商旅、征伐等等,但且不说其范围有限,就其目的而言,也尽是为了家园的荣光,如“光大门楣”、“光宗耀祖”之类。前现代也不缺乏城市,但那是“城堡”或扩大了的“山寨”,是流动的“终点”,而非流动的“中心”。资本主义的“异化性”改变了前现代的“流动”观,流动不是为了家园、为了人,而是为资本的扩张,这于是就产生了“世界主义”的虚假意识形态,它无视国家主权,无视其它文化的特殊性,将自己的价值作为普世的准则。不了解这一点,我想,就不可能读懂资本主义文化。举例说,马

8、克思的“世界公民”之谓、“无产阶级没有祖国”之断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