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对师范生免费教育配套措施的实施建议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师范生免费教育配套措施的实施建议[摘要]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必须制定综合完整的配套措施,来加强政策的执行力。为此就要从师范生录取、培养、就业、职后发展等环节去建立匹配的制度措施,以保障各环节目标落实到位,最终才能实现免费教育的根本目的。 [关键词]师范生免费教育; 配套措施; 建议 2007年秋,教育部在其直属六所师范大学已试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并指出,要加强教师教育改革和发展,引导各地建立鼓励优秀人才当教师的新机制。这是国家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举措,能促进教育结构均衡与教育公平,全面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为实现人才强国战
2、略而奠定坚实基础。 要保证师范免费政策能贯彻执行并行之有效,必须建立并完善相关的配套措施,将政策上游、制度中游、措施下游、办法末端等联系起来形成制度和措施链条,以使环环相扣、相辅相成。那么如何建立系统完善的配套措施呢? 一、在师范生的招收录取上,实行自愿、择优、公开的原则 为确保优秀生源,需要进行免费政策的宣传,吸引更多的优秀学子报考。招收录取分数线以上的学生在第一批次提前录取,开学后对师范生进行职业性标准的严格考核,考察是否具备老师的素养和启迪智慧的能力、是否热爱教学等,对不合格者不予录取,合格者自愿选择参加师范教育的
3、,需要学生与学校签订书面协议。或者在师范生与非师范生并轨招生的基础上进行二次选择,录用后可享受师范免费的优惠,就学期间,学生可选择不同的师范专业和教师教育培养模式。 二、高师院校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培养方案,造就大批优秀教师 师范大学需要进行教师教育体制的综合化改革,在学科结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要强化教师教育特色,创新体制,积极建构多元化教师培养方案,通过本科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等多层次、多阶段培养体系,为国家特别是西部培养基础教育高端人才,造就未来教育家。其中关键是要提升培养质量,优化培养环节,强化实践环节。
4、1.高度重视师范生学业及其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师职业具有“双职业性”:一方面,在学科专业上,建立专业调整与优化的机制,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育结构,拓宽专业口径,加强精品课程建设,推动教师教育质量工程建设。另一方面,在教育学科上,促进教师面向教育实践,建立符合教育学科发展规律的教师评价机制。这就要求在人才培养上,将学术性与师范性结合,使学生不仅掌握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加强职业技能训练,使之具备真正的能力与工作优势,培养热爱教育的工作品质,在更大限度内满足基础教育对优质教师的需求,以全新教育理念去执教,培养学生全面人格与素质,学会把科
5、学形态的知识转化为教育形态的知识,注意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与专业理论相结合,这是教育工作的核心之一。 2.建立激励淘汰机制以利于师范生约束自我。为保障教育质量,学校按照优秀教师、教育家的目标有针对性地培养师资。为防止少数师范生产生进入保险箱的感觉,需要学校制定激励淘汰机制,保证每一个学生珍惜学习机会,以优秀教师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就业时实行双向选择,在校期间的学习表现是选择所向往岗位的重要依据。 3.将实习支教作为教师教育的战略举措来抓。把实习支教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强化师范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实践经验适应未来
6、职业的需要。可以构建“见习、实习和研习”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把专题性见习、半年顶岗实习和自主研习贯穿在4年专业学习中(翟 凡,赵秀红:《免费政策如何能培养出优秀教师》,中国教育报2007-05-24第2版),学校可建立教育教学技能实训中心以提供强大支持;也可采取“扶贫顶岗实习与置换培训相交叉”的方式,学生到扶贫学校实习,对方教师到高师院校培训。这既为边远农村输去新鲜血液,又为农村教师提供提升的机会,是非常好的实习方式。在实习支教上,各地师大要不断积累经验,创新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建立示范基地,确保实习支教长久进行下去。 4.
7、师范生毕业时国家对师大培养质量进行评估检验。要把培养优秀教师的工作作为评价师大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培养质量是决定毕业生能否进入基础领域就业的先决条件,而中央可对师大培养的师范生就业数量和质量进行核定、评估,用来检验免费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与经费的使用效益,以此来确定经费拨付额度,以激发师大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 三、将师范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工作落实到位 各级领导应深化认识,强化责任意识,做到上下一盘棋,搞好就业指导,创新就业工作方法,将政策落实到位,组织人事部门把这项工作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工作来抓。从政治上爱护,工作上关心
8、,为师范生在基层贡献才智创造条件。 1.为师范毕业生到农村任教增加周转编制,保证他们有编有岗。为缓解当地急需人才与编制紧缺的矛盾,在严格控制总体编制的前提下,采取先进后出的办法,由组织人事部门会同编制部门下达部分周转编制,用于接受师范生,以落实岗位。 2.中央及地方各级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