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避制度的法律价值与审计回避创新的思考

回避制度的法律价值与审计回避创新的思考

ID:26545362

大小:63.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1-27

回避制度的法律价值与审计回避创新的思考_第1页
回避制度的法律价值与审计回避创新的思考_第2页
回避制度的法律价值与审计回避创新的思考_第3页
回避制度的法律价值与审计回避创新的思考_第4页
回避制度的法律价值与审计回避创新的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回避制度的法律价值与审计回避创新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回避制度的法律价值与审计回避创新的思考【摘要】本文从诉讼回避制度的三大诉讼法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剖析其法律价值,将其运用在建立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的审计回避制度程序上,以保证审计实践的可操作性和审计报告的客观公正性。    一、回避制度的法律价值    回避制度作为一项避免偏私的法律制度,在使用的早期是为了避开亲属关系,任用血亲以外的人,并以此衡量一国的政治兴衰。回避制度对于现代制度体系也是非常重要的,是为避免工作人员以权谋私、违法行政,保证行政行为的客观公正性而设定的。下面笔者以我国三大诉讼法(《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刑事

2、诉讼法》)为理论基础,剖析其存在的法律价值。    (一)诉讼回避制度现状分析  通过对我国诉讼回避制度具体规定的比较分析,发现其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具体规定不统一,无论是回避适用范围,还是法定回避情形等都不大一致;二是规定过于简单化,比如回避决定程序和回避复议程序内容不够全面,以《行政诉讼法》最为简单,依次是《民事诉讼法》和《刑事诉讼法》。当然,《民事诉讼法》和《刑事诉讼法》也缺少具体的操作性规定,这使回避制度在实践中难以真正得到落实。最高人民法院于2000年1月31日颁布了《关于审判人员严格执行回避制度的若干规定》,对诉讼回避制度

3、进行了更大范围的完善和补充。其表现为:  1.扩大回避对象的范围  (1)审判人员是指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审判员、助理审判员。(2)人民陪审员、书记员、翻译人员、司法鉴定人员、勘验人员的回避问题,参照审判人员回避的有关内容执行。(3)执行员在执行过程中的回避问题,参照审判人员回避的有关内容执行。  2.增加应当回避的情形  审判人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1)本案的当事人或者与当事人有直系血亲、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及姻亲关系的;(2)本人或者其近亲属与本

4、案有利害关系的;(3)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勘验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4)与本案的诉讼代理人、辩护人有夫妻、父母、子女或者同胞兄弟姐妹关系的;(5)本人与本案当事人之间存在其他利害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  3.扩大当事人申请回避的范围  审判人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要求回避,但应当提供相关证据材料:(1)未经批准,私下会见本案一方当事人及其代理人、辩护人的;(2)为本案当事人推荐、介绍代理人、辩护人,或者为律师、其他人员介绍办理该案件的;(3)接受本案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财物、其他利益,或者要求

5、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报销费用的;(4)接受本案当事人及其委托人的宴请,或者参加由其支付费用的各项活动的;(5)向本案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借款、借用交通工具、通讯工具或者其他物品,或者接受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在购买商品、装修住房以及其他方面给予好处的。  4.强化回避问题的法律责任  倘若违反上述回避制度审理案件,要承担相关的法律后果:(1)第二审人民法院发现或者根据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辩护人的举报,认为第一审人民法院的审理违反自行回避和申请回避的有关规定的,经核查属实,应当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2)审判人员明知具有自行回避

6、和申请回避的情形,故意不依法自行回避或者对符合回避条件的申请故意不做出回避决定的,依照《人民法院审判纪律处分办法(试行)》的规定予以处分。    (二)诉讼回避制度价值的启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判人员严格执行回避制度的若干规定》的颁布,对于我国的诉讼回避制度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结合上述分析,可以得出回避制度的法律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扩大回避对象的范围  首次提出了人民陪审员和执行员的回避问题。  2.增加应当回避的情形  (1)将《民事诉讼法》关于与代理人、辩护人的关系作为应当回避情形的规定扩展到所有诉讼;(2)将《

7、刑事诉讼法》中关于审判人员的近亲属与案件有利害关系为应当回避情形的规定扩展到所有诉讼。  3.扩大当事人申请回避的范围  具体规定了审判人员违规违纪会见当事人及代理人、接受财务、获取利益等行为作为当事人申请回避的情形。  4.强化回避问题的法律责任  明确了审判人员应当自行回避而故意不回避和故意不批准当事人的回避申请的法律责任。    二、审计回避制度创新的思考    (一)审计回避及其案例分析  审计回避制度是一种事前的预防性保障措施,不论审计人员是否会由于亲属关系等因素影响审计业务,都必须实行回避。《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十三条规

8、定:“审计人员办理审计事项,与被审计单位或者审计事项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同时,《审计法》实施条例和《国家审计基本准则》等也对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应当遵守的回避制度做出了专门的规定。  正因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