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533218
大小:327.35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1-27
《过氧化钠的化学质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掌握过氧化钠的性质。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完善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科学思想:通过设计实验方案,认识与解决未知化学问题,感悟到科学研究的魅力。科学品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期望;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科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习通过实验与观察,研究化学问题的科学方法;通过对未知化学问题进行探索的实验方案的设计,加强学生对科学研究的积极性。重点、难点重点:过氧化钠跟水的反应。难点:对过氧化钠跟水的
2、反应中过氧化钠既充当氧化剂又充当还原剂双重角色的认识。已有知识储备钠的化合物有很多,用途也很广泛.在初中已学过NaOH和NaCl,其中NaCl是食盐中的主要成分。在一定条件下钠跟氧气可以分别生成氧化钠和过氧化钠。回忆:上节课所学的知识,Na2O2是金属钠和水在什么条件下化合生成的呢?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一、知识储备二、物理性质三、化学性质1.跟水反应(1)预测产物(2)实验探究(3)实验结论2.漂白性四、作业退出过氧化钠的物理性质颜色:淡黄色状态:粉末状固体思考:溶解度钠的另一个含氧化合物——Na2O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已经是属于Na2O的化学性质。Na2O2是否也会表现
3、出类似的性质呢?退出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一、知识储备二、物理性质三、化学性质1.跟水反应(1)预测产物(2)实验探究(3)实验结论2.漂白性四、作业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1、跟水反应(1)预测产物-1不是有-2价(从化合价入手)0价Na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多少?是常见的化合价吗?有化合价改变的可能吗?会变成多少价呢?那么反应的可能产物又是什么呢?退出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一、知识储备二、物理性质三、化学性质1.跟水反应(1)预测产物(2)实验探究(3)实验结论2.漂白性四、作业1、跟水反应(1)预测产物(从化合价入手)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产物应该通过什么来检验呢?O2和NaOH
4、可能产物检验现象O2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NaOH使无色的酚酞变红退出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一、知识储备二、物理性质三、化学性质1.跟水反应(1)预测产物(2)实验探究(3)实验结论2.漂白性四、作业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2)实验验证(动画)1、取一支装有Na2O2的试管,打开试管胶塞,缓慢加入少量水,并用拇指堵住试管口。(观察到有什么现象?)(用手摸一下试管,有什么感觉?)2、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到什么现象?)3、向试管中加入几滴无色酚酞。(观察到什么现象?)(振荡后又是什么现象?)退出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一、知识储备二、物理性质三、化学性质1.跟水反应(1)预测产物(
5、2)实验探究(3)实验结论2.漂白性四、作业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实验现象结论1、试管中发生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无色气泡,且此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2、试管发烫;3、无色酚酞变红;4、红色褪去;反应生成有O2;反应放热;反应生成NaOH;Na2O2具有漂白性;(3)实验结论:退出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一、知识储备二、物理性质三、化学性质1.跟水反应(1)预测产物(2)实验探究(3)实验结论2.漂白性四、作业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3)实验结论:2Na2O2+2H2O===4NaOH+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那么Na2O2在这个反应中充当了什么角色呢?有哪些元素发生了化合价的变
6、化了呢?只有氧元素;退出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一、知识储备二、物理性质三、化学性质1.跟水反应(1)预测产物(2)实验探究(3)实验结论2.漂白性四、作业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3)实验结论:2Na2O2+2H2O===4NaOH+O2↑所以过氧化钠跟水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有化合价的升降,且根据第一章所学过的知识,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叫氧化还原反应。退出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一、知识储备二、物理性质三、化学性质1.跟水反应(1)预测产物(2)实验探究(3)实验结论2.漂白性四、作业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2、漂白性Na2O2可以用来漂白织物、麦杆、羽毛等。因为Na2O2
7、中-1价的氧元素具有强氧化性,所以能够使色质褪色。退出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一、知识储备二、物理性质三、化学性质1.跟水反应(1)预测产物(2)实验探究(3)实验结论2.漂白性四、作业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作业:1、实验设计(证明Na2O2可以和CO2反应)实验设计要求:(1)依据实验的化学原理选择实验所需的试剂、药品;(2)确定实验所需的装置、仪器及其连接顺序;(3)尽可能保证实验设计的科学和严谨。2、课本第34页一、1;二、2。退出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一、知识储备二、物理性质三、化学性质1.跟水反应(1)预测产物(2)实验探究(3)实验结论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