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533188
大小:2.37 MB
页数:100页
时间:2018-11-27
《道德经智慧日用贯通讲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正本清源品读道德经大道原在寻常日用中冯海涛老子年谱出生:前571年,老子诞生于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入周:前551年,21岁,入周。孔子诞生。免职:前535年,37岁,因受权贵排挤,被甘简公免职,出游鲁国。在鲁国巷党主持友人葬礼,孔子助葬。时孔丘17岁,问礼。复职:前530年,42岁,甘平公召回复职。问礼:前526年,46岁,孔子适周观光问礼。返乡:前516年,56岁,因所管典籍被王子朝携至楚国,被罢免守藏室史一职,回故里相县居住。孔子:前501年,71岁,孔子时年51岁,南至沛地老子故里向老子问学。撰经:前485年,87岁,去关入秦,
2、途中为函谷关令尹喜挽留,撰写《道德经》。归处:升仙,化胡,莫之所终。众说纷纭看老子河上公:一跃河上秦皇汉武:老子走下神坛司马迁:老子列传(道家)张道陵:老子成为道祖魏源:经世致用现代学者的哲学研究普通人的选择老子面对的世界礼崩乐坏:西周宗法社会的没落《史记·太史公自序》:《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道德经的写作无素材无目的无渠道正本清源:道德经价值重估中华民族文化源流:孔子和老子的下手处老子的特殊地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道德经智慧日用贯通写作过程了解研习写作学习国学的立意立足寻常日用追寻老子
3、圣义实践道德旨趣享受上德生活研习选择版本朗读搜集历代注本比较阅读历代注本道德经的版本王弼的世传本河上公的道教用本目前的版本更加名目繁多,让人无所适从版本评论:不是拘古,就是创新历代注家一瞥韩非子河上公王弼成玄英李荣吴澄范应元司马迁唐玄宗明太祖憨山清世祖魏源刘海蟾黄元吉李道纯陈鼓应萧天石任法融朗读要义读书要出声道德经要天天读至少坚持大半年写作:本书特色◎经文可靠◎注解精当◎译文严谨◎解读灵动◎日用原创本书阅读价值更加贴近生活提供寻常日用方法前后经文验证读道德经的益处建立传统文化的精神家园借老子慧眼,了知世界和人生真相,增加正确,减少失误修
4、身养性,长养身心,降低疾病风险,健康地多活几年道德经并不像你想的那么难第一步,先熟悉经文第二步,朗读第三步,读日用原创故事第四步,看译文第五步,看注解和解读当然,这一切都在亲身体验中获得;您也可以在寻常日用中体会道德经的伟大智慧!一点建议没有实践,不解说感觉不错,介绍给朋友寻常日用,高贵生活道德经全文注音版本请访问本人博客:http://fhtall.blog.163.com/体道第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萬物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养
5、身第二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不為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安民第三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无源第四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虚用第五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
6、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成象第六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韬光第七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易性第八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运夷第九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能为第十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滌除玄鑒
7、,能無疵乎?愛民治國,能無為乎?天門開闔,能為雌乎?明白四達,能無知乎?无用第十一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检欲第十二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聘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厌耻第十三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託天下。赞玄第十
8、四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博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繩繩兮不可名,複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執古之道,以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