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之关系的论争的方法分析

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之关系的论争的方法分析

ID:26525575

大小:57.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27

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之关系的论争的方法分析_第1页
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之关系的论争的方法分析_第2页
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之关系的论争的方法分析_第3页
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之关系的论争的方法分析_第4页
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之关系的论争的方法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之关系的论争的方法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之关系的论争的方法分析摘要我国教育界对学校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之关系的理论探索,出现了不同的声音;对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的理解不同,论争的结果也大相径庭。分割论强调心理教育不等于道德教育;互补论注重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之间的相互作用;整合论认为两者之间可以实现有机的结合;统一论主张心理道德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形态和教育模式。道德教育心理教育应该在各种张力中追求平衡和融合。  关键词道德教育;心理教育;心理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编码A2095-1183(2015)04-0014-04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探究中小

2、学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之间的关系,一直为我国教育界所关注。整体来看,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之关系主要有分割论互补论整合论以及统一论等观点。作为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之间的确存在诸多共同和弥合之处,但各自内在的特性也决定了二者的不同角色和地位。本文试图通过揭示不同理论思想的侧重点,厘清差异,实现融合,确立整体上的道德教育心理教育观念,引领学校德育的实践进程。  一、分割论:心理教育≠道德教育  学校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是一对平行存在的教育实践形态,在理论基础、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方法、教育原则和价值引导等

3、方面有着显著甚至是本质上的差别,两者属于不同的领域,心理教育不等于道德教育,是分割论坚持的主要观点。分割论者认为学生的道德成长与心理发展分属不同的范畴,不能混淆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各自不同的角色,将道德教育或心理教育拔高、放大;相互介入彼此的领域,无疑会给二者带来含义的扩展甚至概念的泛化,这对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都是存在危害的。心理属于非道德范畴,心理教育隶属非道德教育领域;将心理教育混同于道德教育,势必给心理教育与道德教育同时带来损害[1]。在此意义上,分割论主张心理教育应该从道德教育中分化和超越出来。[2]  分割论者将道德教育和心理教

4、育完全分割开来,坚持心理教育不等于道德教育的偏激立场,主要基于以下理解。第一,以学生的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和心理治疗为主要任务的学校心理教育,诞生于应用心理学的知识体系,同时借助于社会学、生物学等科学理论知识;而旨在形塑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培育学生德性和德行的道德教育,以伦理学、教育学、政治学等为理论指导。第二,学校心理教育是针对学生心理发展而进行的,对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需要尊重和保护其隐私,同时采用心理训练、行为矫正等方法,具有隐密性、非公开性、私人性以及自愿性等特点;而学校道德教育是对每一个学生进行辨认是与非、善与恶

5、、美与丑、正当与否的德性教育,可运用谈话、说教、榜样等途径,具有广泛性、公开性、公众性甚至强制性等特征。第三,心理教育是以个体心理健康发展为锥指的实践行为,无关价值取向引导,具有价值中立之特性;相反,道德教育需要考虑社会核心价值观念,带有价值干涉的倾向。另外,在教育效果的负面影响上,心理教育无效可致使个人精神分裂,甚至选择自杀;道德教育的恶劣后果则是个体道德素质败坏,甚至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两者迥然不同。  二、互补论: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相互作用[]  相对于激进的分割论者,互补论者是温和的理性主义者。他们认为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之间固然

6、有着诸多的不同之处,二者不可偏废,无法相互替代。但是,德育是心理辅导的基础,心理辅导是德育的延续,两者殊途同归,皆为塑造学生的良好人格与道德品行[3]。互补论声称学校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是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关系体,两者的教育对象都是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理性的青少年学生,都是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生命幸福成长服务的。一句话,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是相互作用、互为补充的。  一方面,互补论论证了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之间的具体关系。其一,它认为学校道德教育是心理教育的价值导向。学校实施心理教育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和健康人格,而道德教育主要

7、是以个体的道德品质成长为鹄。从个性心理品质与人的道德品质的关系来看,人的道德品质应当是个体心理品质中最具有价值判断意义的部分,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中处于核心地位。[4]其二,互补论主张学校心理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基础。心理教育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养成,使其可以学会调控心理压力的有效方法,预防心理疾病滋生,并且能消除已经产生的心理障碍。可以说,学校心理教育的底线就是保证每个学生有一个健康成长的心理。设想一下,对一个具有严重心理疾病和心理障碍的个体进行道德教育,还具有合理性、可行性和实效性吗?在此意义上,具有健康心理特征的教育对象,才是

8、学校道德教育的前提所在。所以,学校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相互作用,共同指向学生身心稳定发展。  另一方面,学生道德问题与心理问题的关联性,是学校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相互作用的根基。互补论认为学生品德问题和心理问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