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491942
大小:5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7
《高成本时代我国制造业转型突围战略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成本时代我国制造业转型突围战略的思考当前,我国制造业已经走到了关键的十字路口,外部面临着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抢占新兴领域工业技术革命制高点和东南亚国家低成本优势的双重挤压;内部面临着制造成本不断上升、资源环境瓶颈日益凸现、原有比较优势逐渐消退等矛盾。我国制造业受到“前堵后追”,高端技术创新能力总体上比不上发达国家,中低端资源、劳动力等比较优势正在丧失,传统的盈利模式受到挑战,制造业如何突围、构筑新的比较优势、实现价值链升级,将深刻影响我国经济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中国2/vie 一、在全球竞争中我国制造业面临的现状 制造业突围的最终目标是实
2、现在全球制造业价值链中的升级。那么,我国制造业在价值链各环节的竞争力如何呢?研发设计环节,企业持续的应用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产品方案的创意设计能力也有待提高。生产制造环节,我国制造业优势体现在成熟产业工人带动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技术和管理进步带动制造工艺不断改进优化、相对廉价的生产要素和政府投入摊薄企业投资成本、贴近市场的区位优势和完善的基础设施配套降低企业物流成本、产业集群优势(产业链配套成熟)和健全的供应商网络等方面。但是,随着土地、资源环境等生产要素短缺瓶颈日益凸显,能源、商务等成本不断攀升,我国制造业在生产制造环节的低成本优势正在褪去。供
3、应链环节,国�戎圃炱笠档图鄄晒翰呗员砻嫔辖档土瞬晒褐С觯�最终导致供应商的品质下降;物联网智能监控等管理的手段和能力与跨国企业有较大差距;物流配送效率有待提高。市场营销环节,跨国公司几乎垄断了产业技术标准,在全球推广其品牌战略,制造业各个领域都有跨国龙头企业响当当的品牌所把持着。由于在研发设计、生产工艺水平上的差距,创新研发投入不足等原因,国内企业在与国际品牌的竞争中始终底气不足。售后服务环节,长期以来形成的“重生产、轻服务”的固化思维,使企业重心放在制造产品并销售出去,并没有意识到售后服务可以比卖产品创造更大的价值;国内市场低价竞争环境迫使制
4、造商压缩售后服务的内容和期限,以达到降低产品价格的目的;由于技术创新投入不足,产品功能开发创新的能力较弱,周期拉长,往往新功能还没有开发出来,新一代产品已经问世。 二、我国制造业转型突围战略的总体设想和对策建议 由于在文化、社会制度、经济发展基础等各方面的差异,任何一个国家制造业的发展战略都不完全适用于我国,我们必须立足国情,探索有中国特色的产业转型升级道路。笔者认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总体方向是: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互联网技术,坚持以持续的应用技术、管理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为核心,坚持以优化管理控制成本和提升品牌、服务附加值为抓手
5、,最终实现由单纯的生产制造商向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为目标的产业价值链升级。 向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是战略目标。单纯的生产制造附加值低、竞争力弱,在全球产业价值链的竞争中是没有前途的。市场需要产品,但更需要解决问题的整体方案,市场竞争本质上是基于制造产品的服务品质的竞争,谁的服务更高效谁就赢得市场。 通过优化管理控制成本、提升品牌和服务附加值是战略实现的途径。制造业竞争力最终体现在市场占有率和企业创造的利润高低,但无论是市场占有率和是企业利润,归根到底比拼的是成本和产品、服务的附加值。因此,要提升制造业竞争力、实现价值链升级,就必须从这两
6、个方面入手。 持续的应用技术、管理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是战略实现的核心内容。如何控制成本?核心内容即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和生产工艺流程的精益化管理等内部管控模式的优化,提高效率。如何提升产品的附加值?一方面,通过应用技术的研发和设计优化,提供比现有更优质、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刺激市场需求,并占领这部分新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通过产业链下游营销策略、品牌运作、售后服务模式的创新,通过服务品质的提升赢得客户的认可,提高品牌影响力,最终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互联网技术应用是战略实现的重要媒介和手段。近十年来,大数据、云
7、计算、物联网等一批新兴互联网技术风起云涌,几乎渗透进了制造业产业链的每个环节,依托互联网技术平台提升每个环节的效率和服务品质,已成为制造业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一)研发设计环节 1、以长远发展的战略思维确保持续的应用技术研发投入 一是要保障对应用技术开发的长期持续投入,通过技术创新刺激市场需求。二是要树立质量是企业生命的理念,在研发环节设立严格的质量技术标准。三是要充分利用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混沌期的战略机遇,加大走出去并购合作的步伐,实现高端技术的突破和相关领域技术的延伸。政府要加大对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应用技术创新的支持,在
8、资金分配上,对基础技术创新和应用技术创新的支持要分开,对国有大型机构承担重大战略专项和中小企业常规技术创新的支持要区别对待,不能放在一个平台上平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