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禽之辨”看人性危机

从“人禽之辨”看人性危机

ID:26468381

大小:55.5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7

从“人禽之辨”看人性危机_第1页
从“人禽之辨”看人性危机_第2页
从“人禽之辨”看人性危机_第3页
从“人禽之辨”看人性危机_第4页
资源描述:

《从“人禽之辨”看人性危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桔妞选修课考试从“人禽之辨”看人性危机今天的中国社会,道心危危,人心危危,国民道德水平已经突破底线,人们丧失了起码的道德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社会人性的演变朝着不可估量的低潮发展。在中国的人文精神里,是轻物质而重精神的,即古人说的“人禽之辨”。按照儒家学说,一个人只有品行端正才能称为人。人的行为应该符合人的"本性",即要有恻隐之心,是非之心和羞耻之心。特别是他应该遵行全人的教诲,包括三纲在内。这就是人必须作为一个人而活着的真谛。另一方面,禽兽是残忍狡诈的,一心只求满足自己的肉欲。如果某个人的特点表现在这些属性上,则他在道义上不配做一个人——实际上他是一个禽兽。但到了21

2、世纪,世界似乎发生了颠倒性的变化,到处充斥着一种共同的东西,那就是欲望:权利的欲望、金钱的欲望、性的欲望、破坏的欲望、毁灭的欲望……欲望铺天盖地,欲望为王,主宰和控制着我们、支配着我们,令我们身不由己,同时,我们在被物化、被异化,在背离人生意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①从孟子的哲学立场来看,是从人与禽兽的区别来解说性的,其中“性”指人性,是人之所以为人的特质,也就是人与禽兽区别的内在根据,人比动物高贵是因为人除了有自然欲求之外还有道德欲求,当二者发生矛盾时,人能认识到这一点并能够努力去做到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孟子认为这才是人性的至尊至上,也是人性善的极致表现,人虽有自然情欲

3、的满足为基础,但崇高人性的可贵之处在于,它能引导人以向善之情超越于人的自然情欲甚至是摈弃人的自然情欲。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从之,君子存之。②”到的是人自己心中存在的,人与禽兽的差别就在一念之间,有些人存住了它,有些人却忽略了它。人本来应该是超越动物的,这就在教导人要弃恶扬善,在此过程中,便自然而然的体现出了人性的崇高。值得注意的是,“人禽之辨”绝不仅仅是一种思想而已,更重要的是一种行动。从荀子的哲学立场来看,“人禽之辩”在于人具有认知和使用的能力,也就是人能学。从荀子的说法来看我们所受的教育是德育教育、素质教育。可是在当下,德育教育、素质教育也成了空

4、口言。而孟子认为人异于禽兽的在于人的先天道德性。人性本善,人的道德情感也是一种生命情感,人的高贵之处就在于人能够将这种道德情感施展出来,并施之于万物。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③”,这是具有生命论一是的,万物与我不可分,我作为主体,应以崇高之性关照万物,让人与万物和谐相处。因此从这个层面上来讲,“人禽之辨”的更深层意义是,让人做到超越于动物,发出人的本性,具有人崇高的人性,推而广之,又要对万物,有一种同情博爱的意识。可是在这个物质生活丰富,精神生活越加贫瘠的年代,人与禽不再是一念之差,甚至是不如禽。生活中关于人性麻木的例子不胜枚举,老人摔倒无人去扶,众人围观落水者却无人救

5、人......可是发生在前几天的小悦悦的遭遇震惊国人,近二十名路人视若无睹,漠然走过。在坊间、网络,我们看到了铺天盖地的愤怒、谴责、追问与反思。然于此同时,网络上也流传着一幅图片,是一直被车撞死的小狗,它的同伴用嘴拖着它往路边移。很讽刺的是小悦悦车祸现场和小狗救同伴的两个画面被网友PS成一幅图片。什么时候开始人性不再是冷漠而是麻木了呢,甚至连救同伴的小狗都不如?前段时间看《狼的故事》,讲述了关于狼的诸多密码。其中成群结队的草原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大家通常的观念中,狼是凶残的,却很少有人知道狼真正的特性是团结。不论做任何事情,他们总能依靠团体的力量去完成,草原狼在

6、这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若是群体中的某一只狼受到了外敌的攻击,近则方圆百里的草原狼会来帮忙一致对外,远则整个草原的狼都会参与进来,共同抵制外敌。然而,我们自诩为高禽兽一等的人类,却在同伴遭遇不幸时视若无睹,“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刚来到这个世界都充满着爱和希望,每个人的心中都拥有一颗温柔的爱心。只是在这个经济大潮汹涌的时代,各种诱惑、陷阱让人们渐渐迷失了自我。如今社会道德的失范,确实已到了急需转变的时刻。然而,在佛山市、广东省或以重金激励见义勇为,或推动见死不救入罪等强力方式力图扭转局面时,我们理应冷静,这是否就是扭转社会风气的终极解决方案。首先,人心的冷血、道德的沦

7、丧,只是公民不安全感爆棚的最终结局,由“果”用力改变“因”,难免有南辕北辙之忧。再看立法手段,以法律“越俎代庖”制约道德,从德国、意大利到美国均有成例。但彭宇案、许云鹤案以及“老人跌倒不能扶”的现象,已经让热心助人未必善有善报,见义勇为却被反口诬赖的结局深入人心。如果真以法律强制救助,让仅仅是擦肩而过的路人,在获罪和被讹孰轻孰重的纠结中迅速作出判断,的确有些难为并非圣贤的普通市民。因此,以严刑峻法唤醒世道人心,仅仅是退而求其次的办法。其实阻碍公众救死扶伤、出手相助的,还是内心中对社会和他人的不信任感和不安全感,而造成这种不安全感的,则是社会体制、法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