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447750
大小:5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7
《司法公开制度实践及其完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司法公开制度实践及其完善摘要司法公开是宪法和法律确认的一项基本原则,保障了公平正义的实现。近些年来,在政府和法院的大力推动下,人们的权利意识增强,司法公开工作取得较大进展,扩大了司法公开的范围同时创新了司法公开的方式。然从我国司法公开的现状来看,仍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本文结合我国法院通过网络推进司法公开工作的现状,结合相关理论对我国司法公开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中国2/vie 关键词司法公开宪法法律确认 作者简介:李欣阳,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学术型硕士,研究方向:诉讼法学(民事诉讼法方向)。 中图分类号:D926文献标识码:ADOI:10.19
2、387/j.ki.1009-0592.2017.03.159 一、司法公开相关概念阐述 (一)司法公开的概念 “正义不仅要实现,而且要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党的十八大强调要不断推进公正司法,完善司法公开制度,促进司法公信力的全面提升,把构建阳光司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人民法院只有不断完善司法公开制度,才能使宪法规定的基本原则和党的十八大精神真正落到实处,才能让司法权运行在阳光之下,促进司法公正与高效。 司法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司法公开是指,除涉及国家秘密、有关当事人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以及其他为了保证法庭秩序不能公开的事项外,法院的各项审判活动及
3、相关信息,均应向当事人和社会公众公开。 (二)司法公开的理论基础 司法权作为公权力的一种,是为了维护和增进公众的利益而设立的权力,它来源于私权利,同时也服务于人民。公权力的本质属性决定了权利行使者容易为了谋求不正当利益违法使用权利造成腐败,司法权作为公权力的一种,也很容易导致司法腐败和不公。 司法工作的价值所在和终极意义就是对公平正义的追求,追求的实现就要运用司法公开和人民群众能够看得见的方式来进行。司法公开足以彰显正义,亦足以保障公平。因此,司法公开是法治国家司法活动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的要求,让权力沐浴在阳光下,是能够提高司法公信力,为维护社会公平提供了可靠
4、的制度保障,是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的必然要求。根据我国《宪法》第125条:“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应一律公开进行,法律规定的特别情况除外。”司法公开对进一步深化我国司法体制改革具有深远意义,对其理论研究与实践意义应当进行深入的探究。 二、我国司法公开制度的现状 (一)从“五年改革纲要”看司法公开制度的历程 为了确保公开审判制度在全国法院的落实,最高法院在制定第一个“五年改革纲要”时强调要依法“公开开庭,公开举证、质证,公开宣判”。 最高法院在第二个“五年改革纲要”中则提出要继续执行依法公开审判原则,对司法公开方式要不断创新,明确了案件运转过程中的公开方
5、式和范围,使公众对人民法院的工作有了全面、清晰的认识。法院审判、执行工作和日常工作的透明度得以提升。 第三个“五年改革纲要”对审判执行过程中司法公开制度的不断完善进行了着重强调。该纲要要求对既有的审判和执行公开制度逐步清理,其目的在于增强判决文书的说理性,力争增强司法透明度,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从而为深化司法民主化改革奠定基础。通过对增强对庭审播放准则的规范,健全庭审旁听制度。 第四个五年纲要要求完善相关制度,所有工作应按照制度严格执行。1.完善庭审公开制度;2.扩充审判信息数据库;3.完善网站建设,严格按照“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要求,实现四级人民法院依
6、法将该公开的生效裁判文书在指定网站同一公开的制度;4.整合各类执行信息,有利于当事人随时随地了解执行工作的进展程度,实现执行信息公开平台与各类征信平台的无缝对接。 可见,这些年间,司法公开的目的也从单纯的增加法院工作的透明度提升到全面推动司法民主化的高度;最高人民法院对司法公开的要求也己经从起初的公开开庭发展为现在的审判、执行和其他司法工作全过程的公开,客观及时全面的公开司法工作信息,不断扩大司法公开范围,自觉接受社会舆论监督,努力让群众在每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最高院的五年纲要对各级法院的工作有指导意义,我国深化司法公开工作取得明显进展。最高法院相关文件
7、的出台对各级法院加强司法公开制度建设具有指导性意义。这也证明了目前我国的司法公开正处于向更高层次迈向的新阶段。 虽然对于司法公开制度我国还没有出台专门法律法规,但是从我国既有的法律中都能找到相关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25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1条、第183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20条、《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45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法院组织法》第7条,法庭审理案件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人民法院审理的所有案件一律公开进行,涉及国家机密、个人隐私以及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法院公开审理的案件,公民可以自由参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