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437451
大小:5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7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微公益现状调查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微公益现状调查研究摘要:大学生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主力军,应充分发挥其在微公益中的作用。然而调查发现,在大学生参与微公益的过程中,存在着自身参与功利性动机、认知不足、怀疑微公益可信度等主观因素。公益团队实力参差不齐、线上和线下公益宣传脱节、学校激励机制有待完善和社会助力不足等客观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微公益参与度。因此,作者立足于在校大学生群体,针对大学生微公益现状的主客观原因,提出相应的建设性策略,以充分发挥高校和社会的引导作用,有助于创建行之有效的新型微公益良性模式,推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微公益健康向
2、上地发展。中国7/vie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微公益现状调查与分析 “互联网+”下的微公益强调全民参与并创造价值,它有着两层含义:一是在网络这个平台上做公益,二是激励人们挖掘身边微小的社会需求,并且通过自己切身的行动,表达爱心,传递爱的温暖。 在校大学生无疑是“互联网+”时代最具潜力的微公益参与群体。一方面,大学生是尚未发展成熟的社会人,大多没有雄厚的资本或傲人的履历,但他们有为社会更美好之明天的期盼及为之献出个人力量的热情。另一方面,大学生数量庞大,极具感召力和凝聚力,能够召集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微公益,团结更为广泛的公益力量。
3、 通过对大学生参与微公益现状的多元调查与研究,我们提出相应的改善性建议,促进微公益成为大学生奉献爱心的新渠道。 一、文献回顾与研究 (一)相关文献 内容上,近年来国外同课题作品主要有历史发展、高校支持力度、多重价值、可靠性、激励机制等取向。而国内同课题作品中,有的围绕大学生微公益的德育功能、社会化价值,有的则着眼于现有问题进行分析,倡导大学生微公益的制度化、规范化。 程度上,国外同课题作品往往针对大学生微公益提出一个问题并进行数理分析,通过数学建模等手段分析现状,推出未来趋势,基于此给出针对性建议,或基于研究范围内的历史沿革与现状进
4、行综述。而国内同课题作品往往从大学生微公益的影响、意义方面进行理论研究,侧重于探讨其思想价值与社会影响。 可见,从优势上看,国外同课题作品的数据分析较为直观、科学,能提出针对性建议。而国内同课题作品在文本理论研究方面较为深入。 从不足方面来看,国外同课题作品在课题的广度与适用范围方面还有待检验,理论分析不够成熟。国内同课题作品的实证调研缺乏深度,在分析大学生微公益的种种具体问题,以及数据处理的合理性等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并且偏重于对学校开展德育价值的探讨,往往忽略微公益行为与大学生自身的双向影响关系。 (二)总结 为了得出所研究
5、区域内大学生微公益开展的真实情况,我们遵循科学的研究方法,在问卷设计、实地采访、数据分析等方面力求同国外优秀成果一样严谨、客观,不仅在原因剖析上查阅了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而且针对我们的调研结果提出了多角度的新见解,力求在适用于研究区域的同时,对大学生微公益现象的本质问题做出尝试性探索,使之成为适用于大学生微公益课题研究的可靠参考。因此,我们在吸取国内外同类课题长处时,找出其不足,并在我们的研究中加以改进。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对象为扬州大学的在校学生,根据调查需要,我们从中抽取了部分大学生,所学专业涵盖了文科、
6、理科、工科、艺术、体育等学科门类。问卷发放通过纸质问卷与问卷星平台上的电子问卷两种方式进行,并通过这两种途径进行数据收集,共收集有效问卷314份。所接受问卷调查的男女生比例大约为2.7:1,其中男生占26.75%,女生占73.25%。调查抽取年级分布情况为大一占17.2%,大二占47.1%,大三占29%,大四占6%。在学科分类中,文科类占46.2%,理科类占41.7%,工科类占12.1%。 后期我们还专门访谈了3名普通大学生、3名微公益组织学生负责人及2名微公益组织老师负责人。访谈内容包括普通大学生版:是否了解、参加过微公益、了解渠道、对
7、微公益的看法、建议等;学生负责人版:组织活动的动机、微公益活动基本流程及注意事项、线上线下怎样结合、遇到的问题、项目优势、社会反响等;老师负责人版:对互联网时代下微公益的看法等内容。 (二)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采取随机抽样方法,对扬州大学部分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该问卷由16道题组成,大概分为基本信息,了解渠道,参与意愿与时间,援助对象,微公益领域与形式,看法与建议等方面。这16道题全由客观题组成,采取匿名方式,要求填写问卷者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填写问卷。除此以外,我们还选择了个案专访法,分别对普通大学生、普通教师、公益社团负责人进行了面对面
8、的采访。 三、调查结果 采用自编问卷,包含人口学资料、行为事实与态度、观点、评价三类问题,总共由16个问题组成,问题涉及个人微公益参与现状、参与初衷、个人对微公益的评价与建议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