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与专利制度的创新契合

供给侧改革与专利制度的创新契合

ID:26430015

大小:50.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6

供给侧改革与专利制度的创新契合_第1页
供给侧改革与专利制度的创新契合_第2页
供给侧改革与专利制度的创新契合_第3页
供给侧改革与专利制度的创新契合_第4页
供给侧改革与专利制度的创新契合_第5页
资源描述:

《供给侧改革与专利制度的创新契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供给侧改革与专利制度的创新契合摘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乃经济发展形势所需,实质为创新驱动,新供给经济学是其理论基础。基于专利的制度理论和美国专利制度的发展过程考察,发现专利制度具有驱动创新价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关键在于科技创新,而专利制度是科技创新的载体,二者的契合点为科技创新。为有效发挥专利制度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保障功能,专利制度应当从实体、程序、权利救济等方面进行改造。中国4/vie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专利制度;创新驱动;科技创新;制度改造  中图分类号:D923.42文献标志码:A:1008-5831(2016)06

2、-0147-08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增速的整体放缓,有关经济增长的动力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2015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出部署,要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依靠改革创新加快新动能成长和传统动能改造提升。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经济发展亟待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和出口导向的“旧常态”转向创新驱动的“新常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创新。从经济学角度审视,专利制度可谓是一种激励和规制创新活动的新制度供给,鼓励技术创新是专利制度最为核心的价值。因此,基于经济增长动力的视角,讨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专利制度、创新驱动的内在联系,无疑具有重要现实意

3、义。  一、供给侧改革的创新驱动实质  (一)供给侧改革的经济背景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各国积极寻求对策,主要经济体如美国、欧盟、日本等采取了量化宽松政策,大规模增加市场流动性,以期刺激需求,但并未实现预期成效。整体上看,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增长进入瓶颈期,而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形势不容乐观,持续震荡严重[1]。加之受国内人口红利减少、资源环境约束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逐步饱和、投资边际效益下降、资源能源密集型重化工业发展高峰期结束等因素的影响,近年中国经济增长乏力,GDP增速从2007年的14.2%降至2015年的6.9%,正处于“三期叠加”阶段,面临着

4、较为突出的结构性问题,供需错配是为典型。  供给与需求是市场经济的一对矛盾统一体,供需两侧保持协调,可以有效促进经济增长。当前,中国需求结构已经发生明显变化,但供给侧却没能及时作出应有调整,导致出现经济结构性问题。从需求侧看,以住和行为主导的需求日益趋向饱和。据统计,2015年中国城镇户籍人口住房面积人均已达34平方米[2]。全国私家车保有量已达1.24亿辆,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31辆[3]。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更加看重产品品质,高端化需求与日俱增,产业价值链的提升对研发、设计、物流配送等生产性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从供给侧看,低端供给、无效供给过多,钢铁、水泥等传统产业由于多

5、年的持续扩张导致产能严重过剩。与此同时,有效供给、中高端供给不足引起需求外溢明显,以互联网为交易平台的境外代购、海淘风生水起。此外,受体制等因素的束缚,供给侧不能及时作出调整,生产要素无法顺利实现从无效需求领域、低端领域向有效需求领域、中高端领域配置。可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经济供需结构再平衡的内在要求[4]。在此背景下,2015年11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一个月之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重点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出部署。  (二)供给侧改革的理论溯源  虽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新词,但其背后却

6、有“供给侧”学派的理论身影。1803年,法国经济学家萨伊在《政治经济学概论》中提出“供给创造需求”的著名论断――萨伊定律,被认为是供给侧经济学派的开端。萨伊论述,一件产品生产出来并参与交换,就使生产者具有购买其他产品的需求。只有提高生产水平,创造出交换价值,才具有消费能力。因此,萨伊主张打破垄断、减少干预,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供需平衡。作为古典自由主义的重要分支,萨伊定律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处于主流地位。直至大萧条时期的到来,萨伊定律失效,罗斯福新政等加强了对微观经济的宏观调控,从实践层面对古典自由主义提出巨大挑战。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中论证了经济

7、中的自动机制不足以实现生产和就业的均衡,应该由国家实施调控,刺激消费,通过国家投资来推动经济增长。相较于对供给的重视,凯恩斯认为,有效需求不足才是宏观经济失衡的主要因素。要实现经济平衡和增长,必须依靠投资、消费、出口这“三驾马车”的驱动以刺激有效需求。这一理论先后被多个西方国家采用,为拉动世界经济走出衰退作出了重大贡献,凯恩斯主义开始风靡全球。到20世纪70年代,由于出现“滞胀”危机,凯恩斯主义的“干预”操作在经济停滞、通货膨胀面前收效甚微[5]。很快,新供给学派否定了凯恩斯在宏观调控中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